文章内容

黄冈师范学院 - 《黄冈师院报》


林桂生先生二三事

作者:物理8901班 祝咏玉    
2016-10-15     浏览(27)     (0)

(上接第一版)
     在上他的课的两年中,他的穿着一贯整洁而又朴素,面容严肃而又慈祥。他对学生的要求极其严格,对自己的教课极其认真。记得有两位同学期末实验59.4分补考的事情,多年以后提起,林老师说“老朽糊涂了,可是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59.4就不等于60,要是59.5就好了。”
     写到这里,我眼前浮现出林老师镜片后的两只眼睛,很像一条直线读千分尺的样子,一是一,二是二,“严谨”的光不往别处散开。人们常常将办事讲原则,不讲情面的特点,称为“机械”。课下里,我们打趣地问他是不是北京“机械”学院毕业的,他总是笑而不语。
     留校的同学说,林老师至今还保留着我们当时的成绩记录。我们都毕业二十五年了啊,这绝不是为了担心我们“翻案”而留下的“铁证”,是林老师在我们美好青春年华里,倾注的爱的记录!
     林老师执意要做的事,常常在有些人看来觉得可笑。但是,多年社会生活让我体验到像林老师这样认真的人,很少,很少。世事常无法预习,机会却总是垂青那些充分准备的人。老师的眼神,在我二十多年甜酸苦辣的生命课堂里,时隐时现,告诫我踏实做人,认真做事!
     读书那时老师的工资微薄,估计九十元左右,但是依然乐意帮助班上那些家庭条件艰苦的学生。事实上,当时老师上有年迈父母,下有两个孩子,也是正处于求学阶段,需要供养,师母是一位中学教师,工资也低得很。老师却从没有说起这些。
     林老师业余喜欢研究书法,毕业时,林老师给我们赠送了许多作品,两个班,八十多个人,大多数都收到老师的字,我也有幸收到,是“精神”二字。遒劲有力,温润敦厚中透着认真的光泽!在黄州多次搬家,2010年8月又湖北到浙江,颠沛流离,老师的字竟不知所处!但老师的心意润泽着我,激励鞭策着我,在混沌的生活里勇敢前行!
     留校的同学讲到,林老师退休至今,仍然站在书法讲台上,快乐地书写着他的第二人生。学校老师统计过林老师退休后为推广规范汉字,提高师生书法水平所做免费讲课、讲座各项公益活动时间超过万小时,万小时啊,一天做2小时的话,一天也不间断,一年365天,长达十几年。林先生拿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来当教师,对教育真正是献身的,我们怎能不热爱他,尊敬他?
     香港回归和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时,《光明日报》上分别刊登过林老师的两幅作品,有素不相识的读者,称林老师是独树一格的书法家,有人将书法与规范汉字对立起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不重要,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永远要向他求教的是——“精神”这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