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三明学院 - 《三明学院报》

巴哈战队:越野车速度背后的激情

2016-12-15    


巴哈战车U19鏖战之中


  “我们有梦想,所以无畏,因为梦想让我们一直坚持,不论是快还是慢,我们总在向前。”2016年10月,怀揣着梦想与激情的梦速车队兵出两路,巴哈战队与节能车队分别征战襄阳与广州。充当先锋军的巴哈战队首次凭借自制越野车———巴哈战车U19,参加由中国汽车工程学院举办的“巴哈大赛(SEA)”中顺利拿下“一血”,在包括企业车队和韩国车队总计63支报名车队中,取得了总排名第十七名的成绩。
  “组团参赛就是让学生动手锻炼找差距”
  基于专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学生的热爱,2014年三明学院梦速车队“自下而上”应运而生。早期的梦速车队仅有节能车一支队伍,去年11月,节能车队迎来自己的新伙伴———巴哈战队,巴哈(baja)是拉丁语中越野车的意思。
  2015年11月18日,通过成绩考核和实际操作的选拔,25位怀揣越野梦的机电专业学子走到了一起,成为梦速赛车俱乐部巴哈战队的首批成员。借鉴“年龄稍长”的梦速节能车队经验,巴哈战队设置车架组、悬架组、动力组、自动转向组、运营组等5个战队小组。
  对于青涩的巴哈战队而言,经验的缺少制约着战队的成长,弥补经验不足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实践。在全体战队成员和指导老师的努力下,凭借60多册信息的补充,16次图纸的改良,设计图最终确立。2016年3月,梦速车队巴哈战队成功报名“巴哈大赛”。对此,指导老师陈刚表示表,“组团参赛就是要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动手锻炼找差距。”
  3月图纸设计,5月尝试样车焊接,7月赛车制作投入练习。作为战队成立以来的首次出征,全体成员格外珍惜。七八月,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而言是闲适的假期,对于巴哈战队成员而言,却是及其艰苦的攻坚期。为了心中的造车梦,战队成员集体留校。“那一段时间我们常常深夜一点多回宿舍,6点多起就继续造车。平时要是累了,就去办公室的铺张草席休息下。”队员陈智康说道。
  夜以继日的加工调试,车间里的熬夜赶工成为新常态,长时间的电焊曾一度造成队员的脸部灼伤蜕皮,但是手中的电焊却是一天也没有停下。凭借着特别能吃苦的“巴哈”精神,8月12号,新生儿“巴哈战车———u19号”在战队成员们的注视下诞生。
  “造车,练车,调整,一刻都不能停”
  练车、维护、后勤,……来不及多一刻“造车成功”的喜悦,比赛倒计时将所有队员逼得更紧张。巴哈U19是手动调节,车手与赛车间的磨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悬架、轮胎容易磨损,需要及时修复,维护工作强度大,十分考验队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推算最佳的车体状态,在骄阳似火的夏日,在地面温度高达40摄氏度的午后,他们多次往返于城区和校园,接触赛道,期以获取更多的经验。
  襄阳之战迫在眉睫,为模拟赛事,对直线加速赛、牵引赛、操作赛、在泥地中进行的耐力赛有个统筹印象,他们满身泥泞,汗如雨下,却又不曾停下练习的步伐。不是没有怨言,不是不曾疲惫,即使是亲如兄弟的队员之间,也曾因为彼此的想法见解不同,出现摩擦不和谐,重重压力下,男儿也落下心酸泪。但是“大学四年,我们没有时间了,一刻都不能停”。
  一次次冲坡失败的练习,给这些初出茅庐的队员们敲响了警钟。越野车车体框架的合理性,成为他们最大的障碍。越野车在不稳定时容易翻车,为保障驾驶员的安全,防滚架钢管的定位和稳定至关重要。“巴哈大赛对车辆安全性条件十分苛刻,如果不能通过10月18日的车检,那么之后的比赛将成为一场空谈”。
  正如巴哈队的队徽设计中一样,火一样的热情燃烧的牛角符号,象征着牛的倔强,绝不言弃。承认不足,重新出发,同学们一次次记录车体状况、调整检修,最终攻克了这最为艰难的关卡,离梦想又进了一步。
  “经受了考验和风雨,未来我们一往直前”
  古城老街,在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战火一触即发。在诸葛孔明一展隆中对的历史名城里,三明学院巴哈战队踏上了自己的征途。
  10月17日凌晨2点,巴哈战队抵达襄阳,四个多小时后,便早早进入赛场维修区,忙忙碌碌准备起最后的大整修,轮胎更换、安全座椅的位置调整、车手的5秒逃生技能等所有都精益求精,力求做到完美。
  18日顺利通过SEA的八项车检,成功地取得了参赛最终比赛资格。直线加速赛、操控性赛、牵引赛等项目都进了前十位,当成员都认为好成绩囊中在握的时候,命运女神偏偏朝着他们开了个玩笑。如孔明先生最后时刻熄灭的那盏七星灯般。在最后一天的耐力赛场上,事故突发。两位志愿者无心拉断了发动机的启动拉绳,造成U19的熄火止步不前。在泥泞赛道上赛车手焦急等待却没有等到救援,滞留了一个小时有余。耐力赛的失利,使得巴哈战队与好成绩失之交臂,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一个环节的失利,使得原先名列前茅的赛绩最终跌落到中等水平。
  “有遗憾,但我并不后悔”,队长郭荣辉笑着,英雄不论成败,不忘青梅煮酒时意气风发。“我们坚持过,努力过,经受了考验和风雨,未来我们一往直前。”(陈梅金、叶晓军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