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学 - 《山西大同大学报》
学 习 贯 彻 党 代 会 精 神
开 创 各 项 工 作 新 局 面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人事处处长 吴德一
大同大学为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包括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实施专项工程和优化人才成长发展环境。学校将通过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提高学科团队建设水平,并创新师资工作机制。
备受全校广大师生关注的第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吹响了我校向新征程进军的号角。要实现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美丽同大”、“强力同大”“和谐同大”的“三大目标”,人才队伍作为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的师资队伍,必然成为学校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统一认识,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强学校竞争力的核心焦点,全校上下应牢固树立教师是办学第一核心资源的理念,充分认识教师是学校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地方性、应用型、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十二五”期间,学校通过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充分激活和调动广大教师工作活力,大力营造了鼓励教师干事业、支持教师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学校的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当前,我校正处在建设 “区域知名、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的关键时期,新的发展目标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新形势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增强师资人才储备意识、主动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要求全校统一认识,树立师资人才优先发展理念,根据《大同大学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建立起学校、学院、学科等各个层面共同分担、分工负责的协同工作机制,形成人才工作合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的师资队伍,为实现学校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二、实施专项工程,提升师资队伍整体层次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要围绕学校发展主线的转变,优先布局、顶层设计、全面调动。树立以引进一流、培养一流、服务一流的理念,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工作力度。
第一,筑巢引凤,加强高层次人次引培力度。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统筹利用好国家“千人计划”、山西省“三晋学者”、“百人计划”、学校外聘教授制度等高层次师资引进平台,进一步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高水平学术学科带头人以及其他急需师资,构建相互补充、梯次支持的“国家—省—学校”三级师资引进体系;在成功实施大同大学博士津贴制度的基础上,尽快出台 《山西大同大学杰出师资培养实施方案》,设立 “杰出师资人才培养基金”,选拔培养一批校级“知名学者”、“资深教授”、“云岗学者”、“优秀博士”。对于高层次师资推行“师资特区”制度,实行差异性引进政策,加大学校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有计划、有重点、有措施地培养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创新意识强、具有战略眼光的高层次领军人才。
第二,培本固元,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把培养和造就中青年英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采取各类特殊措施,积极为中青年人才拓宽发展空间,鼓励青年英才脱颖而出。继续实施新聘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健全完善教师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坚持学历与能力提升并举,鼓励青年教师赴海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研修,加快教师“博士化”进程;采取“多重模式、多元资助、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形式,积极推进教师赴海外访学、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活力、发展潜力的高素质青年后备师资;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访问,完善继续教育体制,实现终身学习;重点支持中青年教师到与各自专业相关的机关、企事业等单位进行实践锻炼,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实践计划,促使教师尽快适应学校“应用型”转向,加强学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服务区域社会的能力。
第三,协同创新,提高学科团队建设水平。紧紧围绕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优势创新平台、重点领域和方向,遵循省级重点学科、校内重点学科、一般学科的次序,按照分层遴选、重点支持、优先推荐的原则,尽快出台《山西大同大学学科带头人选拔办法》等制度,在校内大力开展科研(应用)创新团队与教学团队建设,力争通过5年时间引进、培养一批极具发展潜力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使学校重点支持的特色优势学科具备比较完整的学科梯队结构,为我校突破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授予点的申报和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人才成长发展环境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不断创新引进人才的吸引机制、现有人才的激励机制、未来人才的培养机制,进一步激励人才的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发人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巨大热情。
第一,创新引进人才的吸引机制。利用好校外资源,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原则,采取柔性引进政策,通过聘用外校兼职教师、面向企业和科研机构招聘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等措施,建立丰富多样的用人机制。
第二,创新现有人才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薪酬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重实绩、重贡献,优质资源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特殊奖励。同时,强化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健全约束机制,不断完善校内奖励制度,吸引、稳定和激励优秀人才,调动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创新未来人才的培养机制。建立鼓励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对学术业绩突出、表现出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鼓励其破格申报专业技术职务。
育人是立校之本,师资是强校之基。“人才强校”战略在学校整体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决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为了顺利实现学校“十三五”规划和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创新师资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学校师资工作水平,为把学校尽早建成区域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