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高考改革应该实现“两个有利于”
娄源功(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
高考制度的改革应该以学生和学校两个主体为出发点,同时要有多样性、选择性、个性化。建议外语考试可一年多次进行,同时对某些专业增加面试,以及未来全国采用一张试卷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改革的目标是办人民满意的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各级各类教育。
高考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和一项综合改革,改革的一个最基本的目标,是办人民满意的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各级各类教育。围绕这一目标应当实现两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学生,有利于学生根据兴趣选取他的专业,也就是选取他的职业。二是有利于学校,有利于学校招收优秀的学生,这样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意义十分重大。
同时,还要有三个体现,第一体现多样性,这是在教育领域实现供给侧结构调整的精神所必须的,高端、中端、低端的多样化教育,以及不同层次的教育。第二要有选择性,要给不同分数的高考学子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三是个性化,要让那些特别优秀、在某一方面有天赋的考生,能够作为特殊人才进行培养。
还有四点建议:第一,外语考试应当和国际接轨,应该做到一年可以两次甚至多次考试。第二,随着时间推移,把中国语文也搞成可以一年多次考试,减少高考考生的压力。第三,对某些专业要增加面试。第四,可否未来全国都用一张卷子,这样有利于更加科学、准确地评价某一个区域教学的知识水平,而不是全部的水平,这样对学校录取可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