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一组来自物理系1957级校友夫妻的图片及配有他们对母校70周年校庆的特别祝福刊发在校园快讯上,受到大家的关注。他们在吉大校园结下情缘,携手走过人生岁月。他们饱含深情对母校70华诞献上特别的祝福———“我们与吉大共成长,吉大是我们学习的殿堂,吉大铭刻了我们青春的记忆,吉大给了我们翱翔的翅膀,我们在吉大结下了情缘,我们赞美吉大英才辈出、桃李芬芳,祝愿母校再创辉煌!”。此组图片刊发后,读者们希望听一听他们的爱情故事,现本报选登其中一对老人伉俪情深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61年前,1955年的春天,北京体育大学第一届毕业生中一个21岁的大男孩,背起了行囊,意气风发从北京来到长春市,进入了当时还仅只有9年建校历史的东北人民大学。
作为在体育教研室里任教的年轻教师,他面对的学生好多是调干生,年龄都比他大。
即便跟当年入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相比,年龄也相差不了两三岁。两年后的1957年,当年全国高考的录取率只有3%,一位活泼开朗的物理系新生女孩,成为了学校田径和篮球代表队员,天天活跃在学校的田径场和篮球场上。他成了她的女子五项全能的教练。要知道,当年正直、阳刚、帅气的他不仅教技能、教做人,还处处竭尽自己所能,慷慨解囊,想尽办法为这群身为学生、囊中羞涩的运动员们增加营养。有多少青春年少的男孩女孩、他所关爱着的男女运动员们,围在这英俊的老师身边啊!田径场上的汗水浇灌了他们之间纯真的友谊。
1958年,这帮孩子中的她,先被选为长春市代表队,后又被入选代表吉林省南下集训备战参加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一年后,全运会结束回校,她无奈被迫休学一年,离开了一同入学熟悉的小伙伴,进入了下一年级。安定的日子不多,继续学业不久,她又第二次被省里调去参加了全国比赛,历经几个月的集训比赛,当她重新回到学校后,又将遭遇休学一年的尴尬。是他帮助了她:由于的确是因公缺课,他找匡亚明校长特批,允许她参加补考,只要通过考试就可以升级,她通过补考,节约了一年的时光。还是他,用最柔软的心温暖着她:在那个年代,她的身为我国无线电界前辈、中科院专家的父亲被打为右派,她受到牵连。遭遇突如其来的政治不幸,家庭的变故使她一下子沦为孤独无助的灰姑娘,在突然跌入人生低谷之时,她得到了善解人意的他伸出的援手和温暖的关怀……由此,他们迸出了爱情的火花。
学校的运动场上、鸣放宫牡丹园里,留下了他们短暂却无比美好的青春记忆。虽然在校园喜结良缘,但此后他们生命中整个的工作年代,天各一方:一个在长春(工作24年后调回了家乡杭州),另一个在千里之外的上海。那是整整30多年的青春岁月啊!他们始终分居两地。虽然没有隆重的婚礼,也没有海枯石烂的山盟海誓,但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无线通讯的年代,上万个月升日落,他们依靠每天书信,鸿雁传书维系着坚贞的爱情,直到退休,这对天各一方的有情人才终于团聚。
他们从此形影不离,从此永不分开,从此一起携手走过人生最后的美好时光。他们团聚后,竭尽所有的爱和几倍的奉献给予对方,以弥补青春年代由于分居无法给予对方的爱———他们一起走过了金婚,又迎来了绿宝石婚。人间天堂杭州给了他们幸福晚年最优美的生活环境;两个孝顺的女儿给了他们最充裕的物质生活保障和精神食粮;太多的学生以儿女的身份绵绵不断地送来了令人羡慕、暖人心怀的问候和永不枯竭的回报……西湖山水见证了他们晚年生活的美满;钱塘江水叙述不尽他们心中的缠绵……最令他们自豪的是:如今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心灵永远年轻,身体还都基本健康。
故事讲完了,但他们的幸福人生待续,他们就是我校57级物理系的老夫妻———高震域和朱湘。在吉林大学70周年华诞之际,他们送上了自己最真挚的祝福,感谢母校让彼此相遇,祝愿母校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