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学 - 《安徽建筑大学报》
渡江战役期间总前委在瑶岗
今年6月1日是渡江战役胜利60周年纪念日。1948年底,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一面与中共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军队南进。1949年2、3月间,中共中央军委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决定以百万大军发起渡江战役,夺取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4月20日,作战命令正式下达,人民解放军即于当夜发起渡江作战。百万雄师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先后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6月1日崇明岛解放,渡江战役结束。渡江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独裁统治的寿终正寝。
指挥渡江战役前线作战的是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等组成总前委,其前身为淮海战役总前委,成立于1948年11月16日。当时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即将结束,中央军委为适应下一阶段作战需要,决定由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领导淮海战役前线军事和作战。1949年1月15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2月11日,中央军委为加强对渡江作战的统一指挥,统筹华东、中原、华北三大战略区对渡江前线的支援,决定淮海战役总前委照旧行使领导渡江前线和作战的职权,总前委成员不变。
合肥市肥东县撮镇瑶岗村是总前委驻地之一。1949年3月20日,总前委及二野、三野前委分别自徐州、商丘南下,于3月22日移驻蚌埠市南郊孙家圩子,并与华东局、华东军区前方机关会聚,全面部署渡江战役。26日,邓小平、陈毅、谭震林等在蚌埠沈家圩子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研究京沪杭战役实施方案,并电报中央;28日左右,总前委、华东局、华东军区联合组成一个精干的工作班子,由邓小平、陈毅率领,进抵瑶岗,与先期到达的饶漱石、张鼎丞等人会合,主持渡江战役的全局工作。总前委选择瑶岗为驻地的主要原因是:三野渡江先遣队的侦察兵曾驻瑶岗,社情比较清楚,群众基础较好;位置适中,交通便利,便于联络指挥;离开合肥,利于防备敌人空袭。
总前委在瑶岗大约1个多月时间,即从1949年3月中旬到4月中旬。从渡江战役的准备到展开,总前委基本都驻扎在瑶岗。这一期间总前委的主要工作:一是搜集、研究敌情、水情、天候,提供给中央军委决策;二是统筹渡江作战的准备工作,包括进行思想政治动员和政策纪律教育,开展战术、技术训练,船只、船工和水手准备,以及组织地方支前工作等;四是贯彻执行军委决策,统一指挥和协调各军事集团的行动。
总前委从成立到撤销历时8个月,指挥了淮海、渡江两大战役。总前委驻地旧址在中国军事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瑶岗是许多驻地中时间最长的一个点,在这里总前委圆满完成了中央赋予的渡江作战任务。邓小平、陈毅、曾山、粟裕、谭震林、张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亲自来过这里主持渡江战役全局。
2005年12月,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在总前委驻地旧址瑶岗村,设立了渡江战役纪念馆。全国现有十多个渡江战役纪念馆,但经过中央批准,单独命名“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只有合肥一处。据合肥市党史办工作人员介绍,“中央之所以决定放在我们安徽,是基于渡江战役中安徽的重要地位。不仅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渡江战役总前委就驻扎在合肥市肥东县瑶岗,而且百万大军横渡的千里江面,皖江就有八百里。”根据合肥市规划,渡江战役纪念馆将迁至滨湖新区。新馆与安徽名人馆、合肥博物馆等四个馆共同组成滨湖新区的新文化广场。2008年10月26日,渡江战役纪念馆在巢湖之滨正式开工建设。
渡江战役胜利已经60周年。当年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等同志都已相继谢世。但他们明辨风云、镇定自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光辉形象,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法政系樊卡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