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北工程大学 - 《河北工程大学校报》

翱翔天空,信念永恒——记河北工程大学航模队

作者:本报学生记者 韩孟婷 王楚尔 刘巨飞    
2016-12-01     浏览(170)     (0)

河北工程大学航模队成立于2015年,通过设计模型参加国内外大赛,锻炼大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促进全面素质提高。在江苏镇江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获得多项奖项。队员们通过自学和参加大赛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将发挥重要作用。





  成立于2015年5月的河北工程大学航模队,是一支主要进行无人机及周边产品的设计研发和制作的队伍,它通过设计模型,来代表学校参加国内外各种大型无人机飞行器大赛,并且定期安排人员参加科技大赛创新创业等大赛。它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实践性等优点,对锻炼大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日,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在江苏镇江隆重举行,我校航模队顶住压力,最终在嫦娥奔月项目中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1项;垂直起降项目中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1项。
  稳扎稳打,潜心试炼没有脚踏实地的磨练,难有赛场飒爽的英姿。所有光辉的成就,都与每天常规的任务分不开。为了学到更丰富的航模知识,队员们每天都会在没课的时候前往实验室。他们会一起操纵飞行器,进行飞行对抗之类的练习,有时还会申请项目,共同完成。
  而最辛苦的事情,是在每次备赛最后那段时间。今年暑假,航模队留下20多个队员留校备赛,当看着舍友一个个搬离宿舍,打道回府,他们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他们也很想家人、朋友。他们在舍友搬空之后,还要一起住进毕业生留下的宿舍,几个人一起把脏旧的宿舍打扫干净,累得气喘吁吁,却没有一点抱怨。在准备时间正紧迫时,一场大雨侵袭了邯郸,当时整个实验室积起了厚厚的水层,所有队员冒着大雨,在接到老师命令前就开始抢救贵重实验仪器,四处找地方放置。抢救及时,这才使得备赛受到最小程度的干扰,不然,修复这些仪器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于队员们将是很大的打击。
  竞争无畏,齐心协力准备和比赛毕竟是两个过程,当比赛真正来临时,队员们才发现,还有更多挑战在等着他们。这次锦标赛,航模队参加了一个名为“嫦娥奔月”的项目,这个项目需要操作者自制火箭运载模拟太空登陆车发射到一定高度,当登陆车返回地面时,操作者还要通过遥控方式令其行进至指定区域完成任务,最后根据任务完成时间和精准度取胜。这个项目共分上下午两轮,两轮得分之和将成为最终得分。
  上午比赛时,负责操作的队员抑制住心里的紧张,稳住节奏,一丝不苟地操纵模型,最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拿到了不错的成绩。可是在下午,令队员们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他们的小车与遥控对码失败,不能遥控小车了。而紧张的比赛还在持续进行着,当时操作的队员手心冒出了汗,不断重复常规操作过程,可几次尝试后最终无果。“当时感觉到无比的失落和自责,因为之前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队员翟广雷回忆道。他脸上露出的神色充满了遗憾。
  不过,凭借着上午的优势,航模队还是获得了火箭单组全国第二、团队全国第三的好成绩。第二天颁奖,所有参赛队员和指导老师都前去庆祝,那时候,他们用最灿烂的笑容面对观众。“当组委会给我们颁奖的时候,我们那时的心情,就像奥运会颁奖台上站上了中国人,响起来国歌一样兴奋。”队员王百忍激动地说道。
  蜕变成长,启航未来时光见证蜕变,在航模队一年,每一个队员都从中收获了很多。他们把喜欢转变成热爱,不断学习,也不断进步。
  “最开始加入的时候,一点都不懂,所以就慢慢自学,有不会的赶紧问别人,就是这样一点点了解,才学到了很多飞机的制作、接收机电机的接线之类的知识。”队员杜易南说道。而如今,他不仅自己掌握了知识,还想要把自己所学传下去。
  除了知识上的收获,航模队也通过迎战大赛,丰富了队员们很多宝贵的大赛经验。队员吕逗蓝就说道:“第一次参赛,赛前内心真是特别紧张,而通过这次大赛,学到了很多,比如像操纵失灵这种突发情况发生时,一定要镇定。以后会慢慢成长。”
  这支年轻的队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航模队指导教师信电学院王巍老师说:“未来我们会努力做到两个方面的辐射,学科方面,会让航模吸引到更多不同专业的同学使得这个团队分工会更加明确。社会方面,我们要思考自己作品的实用价值,更好深入类似植保、无人机等生活领域,服务大众。”也希望航模队可以像期盼的那样,在未来道路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航模带着所有人的信念飞向天空,诉说一群年轻人追求梦想的故事。虽然前方充满未知,但是相信积极面对、勇于挑战的他们自带光芒,有朝一日定会照亮河北工程大学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