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新山青》

发挥好学校共青团改革“实验区”作用
———二论学习贯彻《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精神

作者:本报评论员    
2016-12-09     浏览(55)     (0)

团属院校要学习《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聚焦青年问题,打造有活力的团组织,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发挥青年学生的积极作用,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创新。共青团改革将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好地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时代的晴雨表、改革发展的生力军、创新创造的突击队。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把培养青年看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任务,始终重视发挥共青团团结引领青年的重要作用。近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作为团属院校,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切实发挥自身优势,勇于承担起学校共青团改革“实验区”任务,积极为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积累经验。
  要坚定理想信念,聚焦青年问题。共青团改革的目的是着力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更好地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这是对共青团本质的回归。团属院校推进共青团改革,更要牢记根本、不忘初衷,把聚焦青年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发力点,围绕“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四维格局,深入青年学生之中,倾听学生的意愿和呼声,真正弄清楚青年需要什么,对团组织工作有什么要求和建议,找准工作切入点,分层、分类去引导和满足青年需求,切实聚焦青年问题,反映青年呼声,服务青年成长。
  要打造真正富有活力的团组织。能够吸引年轻人的团组织,才是具有活力的团组织。我们要勇于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基层团组织建设,以“四进四信”为抓手,利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体活动为载体,做好活力提升工程,切实提升基层团组织的活力。要通过转变考核方式等方法,增强各级团组织对广大优秀青年的吸引力,提高参与度、认同度。动员起团支部每一位团员共同参与到学校共青团工作改革、谋划、开展、评价等环节,切实发挥好团支部的作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断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创新。
  要切实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评价一所高校共青团工作好不好,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在于这所高校的团干部队伍好不好。作为团属院校来说,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积极探索“专、挂、兼”相结合的团干部选任机制,优化完善团学组织治理体系,让团干部在工作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锤炼高尚品格,积极作团员的表率和青年的楷模,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求,切实成为代表和维护学生利益服务者、先行者。
  要发挥好团属院校青年学生的积极作用。团属院校要善于利用自身优势,大胆开展工作创新,通过打造社会实践、主题教育活动等工作品牌,鼓励优秀青年学生到各级团组织挂职锻炼,到驻地周边中学开展团员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在成长中提升能力,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校共青团改革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我们坚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投身全面深化改革历史洪流,历经自我革新洗礼,一个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共青团,将活跃在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格局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谱写出更加壮美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