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成都大学 - 《成都大学报》

过年,即是团圆

作者:张文婷    
2016-03-01     浏览(102)     (0)

成都到宜宾,不过区区百十公里的路程而已,但异地求学的我却每年只回家两次。一次暑假,一次寒假。有人问“一年只回去两次,难道你不想家吗?”

怎么会不想呢?每次节假日看到室友们提前一周关注火车汽车的售票情况,提前三天收拾行李,嘴里念叨着带哪些东西回家比较轻便,和父母电话的言语里也透露着欣喜,“妈妈我要来了,我想吃肉”,“什么,做火锅鱼啊?好啊好啊”每每听到这些,总会在心里感叹一句“回家真好”,然后陷入莫名的惆怅。

来自农村的孩子都明白那种留守孩子的心情吧。一年365天,350天是和父母通电话里度过的,其余15天是和父母真真切切的在一起的。对,你猜的没错。这15天不是别的,正是春节,也只有春节,父母才会回家,一家团圆。记得小时候,一打电话我就哭,后来渐渐长大,我不哭了,却开始无比的期盼着过年。过去盼望着过年,现在也是如此。因为只有过年,父母才在身边,只有过年,才是团圆。

农村的春节要比城镇里清净些,但也足够温暖。每年腊月二十八,全家人一起打扫清洁。里里外外都得打扫干净喽,床单被褥都会被洗的干干净净,妈妈和奶奶每年都会念叨几句“二十八,洗邋遢。来年全家老少不生疮不感冒,平平安安。”腊月二十九,和父母,弟弟妹妹们上街购置年货。买鱼买肉还有骨子、花生和零食,也当然还有不可获取的爆竹和烟花。等到大年三十,杀肥猪,摆宴席,全家族聚集在一起吃团圆饭。桌上父辈们会讨论今年的收成,展望未来;妈妈辈们会拉家常里短,互相开玩笑说明年是轮到哪家娶媳妇生孩子;孩子们则会在院子里疯闹、放烟花。宴席后,全家会守在电视机前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而这似乎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年年如此。等到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会一起在院子里放上一串爆竹,说“新年快乐!”这时候大人会给来拜年的晚辈发红包,希望来年学业更上一层楼。

大年初一的早晨,按照习俗,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我们家是南方人,自然是吃汤圆,有时候也会吃面条。意味着团团圆圆和长长久久。早饭过后,家里不论男女老少都得去山上祭祖。一路上父亲会给我们讲上一辈们发生的故事。这故事啊,他年年都在讲,我们却也总记不住。兴许是没有和他们相处过得原因吧。这样子一座坟一座坟的祭奠完后,就约莫是午饭了。大年初二开始就是走亲访戚了。一年也只有这时候才看得见远房的叔叔阿姨和哥哥姐姐们,所以有时真庆幸设定了春节这么个日子,让所有人都在这一天团团圆圆、喜喜庆庆。过年真好。春节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