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报》

我校发布国内首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

作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    
2016-11-30     浏览(80)     (0)
  本报讯 11月21日下午,我校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与封面智库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份基于百万问卷调研的《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基于百万问卷调研大数据,揭示了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基础法律规范、行业通用标准、企业最佳实践”的治理框架。《报告》已进入中央政府相关部门立法研究、政策调研的视野,为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数据与方案建议,或将改变个人隐私保护立法和产业的长远格局。
  《报告》显示,超七成参与调研者认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26%的人每天收到2-3条甚至更多的垃圾短信;20%的人每天收到2-3个甚至更多的骚扰电话;多达81%的参与调研者经历过对方知道自己的姓名或单位等个人信息的陌生来电;53%的人因网页搜索、浏览后泄漏个人信息,被某类广告持续骚扰;租房、购房、购车、车险、升学等信息泄漏后被营销骚扰或诈骗高达36%……“购买机票后收到航班异常的电话或短信诈骗信息”比例相对较低,也达9%(《报告》详细内容本报将于第431期发布,敬请关注)。
  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维出席发布会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周汉华教授、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李爱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教授等专家对 《报告》进行了点评推介。蚂蚁金服副总裁、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作为征信行业代表发言。
  同日上午,“个人信息保护法治与实践研讨会”召开。来自腾讯、新浪、芝麻信用、鹏元、华道、中国联通等公司和机构的法务、合规和内控部门的负责人介绍了企业自身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实践与经验。
  报告发布会在我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吸引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50多家媒体的持续关注和广泛报道。 (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