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报

学界聚议中国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

2016-11-21     浏览(56)     (0)

本文介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中国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的情况。来自全国60余家社会学教学科研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研讨了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问题。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研讨会议 摘要概括:本次会议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问题,来自全国60余家社会学教学科研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本报讯 11月13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中国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校党委书记靳诺出席会议并致辞,副校长兼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洪大用报告我校社会学学科建设情况。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强教授等来自全国60余家社会学教学科研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与会。我校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科研处处长刘元春主持研讨会。
  靳诺书记代表学校致辞。她指出,此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建设。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应该立足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社会学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学科,加强社会学学科建设,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应有之义。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在中国泥土里培植中国的社会学”。让社会学更深地扎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丰厚土壤,围绕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的挑战。
  靳诺书记表示,社会学学科在我校具有优良传统和深厚底蕴。经过60多年的发展和努力,社会学学科已经成为人民大学学科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三五”规划中,学校确定了增强关键学科实力和全力提升国际性两大发展战略。学校将通过重点支持和政策倾斜,鼓励社会学等关键学科打造开放性、国际性的具有顶尖水平的教学科研平台,并继续大幅提升国际影响力,确立全球范围内的学术话语权,成为亚洲相关学术领域的教学科研重镇、世界了解学习中国的重要窗口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的排头兵。希望今后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与全国社会学界进一步加强协作、携手奋进,为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为中国社会学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副校长兼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洪大用介绍了我校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规划。他表示,多年来,我校社会学学科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学建设方向,始终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围绕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始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资政建言,自觉与学科共同体同呼吸、共命运,致力于在不断壮大学科共同体的过程中寻求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未来,我校社会学学科将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围绕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不断优化社会学学科体系,提升回应现实问题的学科能力;坚持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和方法自觉,创造和发展既有中国特色又有普遍意义的社会学概念、理论与方法,推进社会学学术体系建设;努力用规范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推进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提升中国社会学的影响力。
  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政府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长李友梅,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徐永祥,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蔡禾,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雷洪,亚洲人口学会会长、我校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杜鹏,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吴忠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路路作演讲。
  下午,与会学者就“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建设”“理论创新与中国社会学理论建设”“社会转型、社会研究与社会实践创新”“社会学类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应对”等主题分四个分论坛进行了深入研讨。(社会与人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