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湘潭大学 - 《湘潭大学报》

庆祝记者节:50名学生记者受表彰

段羡菊谈“互联网时代的记者之路”

2016-11-15     浏览(79)     (0)




  本报讯 (学生记者 李向阳 肖凯丽)“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1月8日是记者节,学校举行庆祝第十七个中国记者节大会暨主题讲座,表彰了50名学生记者。91级中文系校友、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段羡菊作 “互联网时代的记者之路”演讲。副校长刘建平主持大会并为学生记者颁奖。
  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齐绍平宣读了学校《关于表彰2016年度湘潭大学“十佳学生记者”和“优秀学生记者”的决定》。《湘潭大学报》、校电视台、校广播台、校官方微信微博、三翼校园网、青年传媒中心、《湘大校友》杂志、学工通讯社等校园媒体,以及各院系、各部门、各学生组织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学生记者受到表彰,李婷等10人获评“十佳学生记者”,张玉霞等40人获评“优秀学生记者”。
  刘建平勉励学生记者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牢记责任使命,坚守职业操守,讲好湘大故事,成为一名有责任、有思想、有作为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我当年也是一名学生记者,母校赐予我走向新闻职业之路的基础,老师们如沐春风的谆谆教诲难以忘怀,三道拱门是人生路上不断回望的坐标。”段羡菊分享了自己浓浓的“湘大情结”。他以自身记者经历为案例,深度阐述了对互联网时代新闻理想与新闻真实的见解。“互联网时代对记者职业影响巨大,可能带来 ‘最坏的时代’,也可能带来‘最好的时代’。”
  段羡菊将登陆中国20余年的互联网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将21年的记者生涯概括为 “初试锋芒”“情系三农”“富省强县”三部曲。在“前互联网时代”,他努力克服入门之初的瓶颈煎熬,独家采写反映了“水上三乱”、洞庭湖区水匪渔霸猖獗、长沙船舶厂兼并风波等热点问题,有力推动了问题解决;在“半互联网时代”,他心无旁骛,风雨兼程,全心投入“三农”问题这一时代焦点,参与调研采写“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调研”等产生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在近年来的“全互联网时代”,他以湖南为基地,推出了招商引资“狼宁乡”、县域经济“长沙四小龙”、“走浙江、看广西、想湖南”等系列报道,为推动县域经济和地方发展尽心竭力。
  坦陈自己还在不断学习、摸索的段羡菊,勉励同学们投身新闻行业,提高新闻素养。他指出,在互联网时代,记者应是报道方式“多面手”、编辑整合资源的“能手”、语言运用的“高手”和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段羡菊勉励学生记者,只要锲而不舍守护新闻理想,严谨细致守护新闻真实,今天从采写“小豆腐块”开始起步,他日就会出手有益于社会的“大报道”。
  目前,段羡菊已出版《后发赶超凭什么》《富强湖南靠什么》《应对舆论做什么》三本著作。讲演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段羡菊回答了十个问题,并向每个提问的同学赠送了自己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