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 - 《山东财经大学报》
除了直播,生活还有诗和远方
直播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人加入直播大军。但直播行业规范刻不容缓,需有双资质并加强监管。大学生主播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透露个人信息,传播正能量,避免消极价值观。生活还有诗和远方,直播只是其中一部分。
学生记者 满晓雅
直播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渗入大学生的生活。今年我校迎新晚会通过微博直播,仅明水一场累计观看人次就达到了13.5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个人也加入了直播大军,热衷于分享自己的生活。直播的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与外界交流、展现自我的机会。但同时,“无聊直播”也在大学生群体中走红,不少大学生直播的内容只是吃饭、睡觉、甚至发呆。
直播自出现起就备受质疑,过低的参与门槛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内容同质化、低俗化、打法律的擦边球、网络诈骗……直播行业的规范刻不容缓。11月4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规定》将于12月1日正式实施,在明确了“互联网直播”定义的基础上细化了监管审核办法。《规定》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条是网络直播要有双资质,即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和互联网直播发布者在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时,都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规定》或许为全民直播降了温,但却是行业发展的必须。
直播是一个鱼龙混杂的新生行业,全方位的生活化直播在增强互动的同时也存有很大的风险。大学生主播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不透露个人信息,与粉丝保持一定距离,不要曝光自己的隐私,谨防网络诈骗。网络世界各种思想互相碰撞,大学生一定要增强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传播充满正能量的内容,不要将直播作为情绪宣泄释放的通道,更不要因行业乱象、网络暴力形成消极的价值观。直播说到底只是一种虚拟社交,或许与直播相比,无聊孤独时的一本书、一场讲座、一次运动、一通与父母挚友的电话,更能让内心感到温暖与充实。总而言之,除了直播,生活还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