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盐城师范学院 - 盐城师范学院报

甘于奉献为幕后 勤勉前行促发展

——2016年暑期后勤工作巡礼

作者:李荣庆    
2016-09-30     浏览(201)     (0)


  九月的盐城,秋高气爽,绿意盎然。过完暑假的师生又回到了干净整洁的校园。熟悉的环境里,细心的师生不难发现细微的变化:学生宿舍安装空调了,通榆校区3号楼旧貌换新颜,新长校区音乐学院舞蹈教室焕然一新,校园路面伤口不见了,教室、实验室的装备完好待命……同时,还有一些看不见的变化,通榆校区供电低压改造和高压扩容,学生宿舍电控系统全面升级改造等。
  “这些变化里面,包含了后勤保障集团全体干部、职工整整一个暑假的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凝聚了他们辛勤的汗水和智慧。”后勤保障集团总经理孙晔如是说。

一封满含深情的感谢信


    “炎炎夏日,我们暑期留校的同学一日三餐都非常丰盛,仅早晚餐喝的就有水果粥、黑米粥、绿豆粥、豆浆等,食堂叔叔、阿姨们热情周到地照顾我们,让我们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我们倍感温馨,就跟在家里一样。”
  上面是徐杰、沙金、朱亚龙等19名暑期留校的同学写给集团饮服中心食堂职工的一封感谢信。今年暑期,全校共有留校参加社会实践、备战考研、大赛集训的学生1400多人,是历年暑期留校学生最多的一年。
    为了让留校学生吃得更好,新长校区沁园三楼食堂负责人刘斌变着花样增加饭菜的品种,改善学生的饮食结构,饭菜比平时价低、量大。他每天给学生准备绿豆汤等降温食品,高温期间早上9点前就打开餐厅的空调,让同学们有一个凉爽的就餐环境。有些考研的同学吃完饭干脆留在这儿继续学习。职工朱军山克服了要照顾生病妻子的困难,每天坚持开放浴室,让同学们每天能洗上热水澡。
   “集团在两个校区的食堂、超市正常营业,学生宿舍、考研教室有专人值班,浴室正常开放,水电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全方位做好留校学生的服务工作,使他们的工作、学习无后顾之忧。”集团副总经理蔡志宏、宋新江对记者说。
 

一场无声的战斗

    “新长校区全面停电了,请赶快检查看看是什么问题。”8月7日下午2:10,正在通榆校区供电改造现场的动力保障科长马以春接到了新能源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杰打来的电话。5分钟后,马以春和黄良友来到新长校区开闭所,发现主供电源师院线断电了。
    “电力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照明、电脑等电子设备、空调等降温设备离开了它寸步难行,当下首先要解决供电问题。”黄良友立即将学校用电切换到公共备用线路上,保证学校有电可用,各种设备正常运转。同时,打电话向供电公司询问停电原因,得到的回复是“线路故障”。这可不是个小问题,动力保障科的同志立即联系供电维修公司进行检修,经过10 天的努力,检查出全长6300 米的电缆上有多处故障,并组织了校内外专家进行解决方案的认证工作,专家一致认为,现有电缆对安全供电有较大隐患,已无多大的维修价值,建议更换。
    此时,离开学仅有10多天的时间,由于公共备用线路承载负荷有限,若在开学前不能完成更换电缆的任务,就要进行限电,势必严重影响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8月17日,戴斌荣校长、崔刚副校长召集办公室、监察处、工会、财务处、国资处、后勤保障集团等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要求全力配合更换电缆工作,并成立采购、施工两个工作组,分头、协调开展工作。
    动力保障科负责施工组的工作,马以春、黄良友立即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请设计单位设计施工方案,报供电公司审批,落实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协调开发区城管、绿化管理办公室、地下管线管理等部门办理审批手续、组织验收等,这些字面上的流程,隐藏着他们匆匆的步履和忙碌的身影。
    8月30日晚8时,新长校区成功送电。
    马以春、黄良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为了确保工作的如期完成,马以春没有时间照顾受伤的妻子、生病住院的岳父,黄良友没有时间陪刚考上大学的儿子出去旅游,心怀愧疚。但看到工程如期完成,学校保障工作正常运转,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次日行千里的奔波


    “8 月8 日,盐城-北京;8 月9 日,北京-厦门;8 月10 日,厦门-盐城。短短60小时,行程4300 公里,可谓‘日行千里’,只能利用在交通工具上的时间休息,10 日上午11 点,又赶到市供电公司商谈高压接入事项,可谓‘马不停蹄’。”
    这是动力保障科以及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人一次“北上南下”奔波的路线图。马以春说:“多方联动,面对面交流,现场看货,既解决了有钱买不到货的问题,又能买到质优价廉的好货,更重要的是缩短了供货周期,争取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对于工作,我们后勤人还是‘蛮拼的’。”集团副总经理陆咸良深有感慨。“每年暑假,都是我们后勤人最忙的时候,任务重,时间紧,更要确保工程质量。只有提高效率,争取时间,才能完成任务。”
    据悉,今年暑期,学校的维修项目包括通榆校区学生宿舍3 号楼维修改造、引进人才住房维修、新长校区足球场维修、通榆校区陶园维修改造、新生宿舍维修、食堂厕所改造、音乐报告厅舞台改造以及学校本科审核性评估维修保障等30 多项维修改造项目,其中本科审核性评估维修保障这一项工作,就包括教室维修、实验室改造等20 几个小项目。通榆校区供电扩容改造项目包括学生宿舍电控系统的升级改造、北园低压改造、南园低压改造和10KV高压扩容工程,工作量可见一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集团将工作重心前置,扎实做好调研论证工作。
    为了做好学生宿舍安装空调工作,动力保障科全体工作人员和勘探设计人员一起到相关高校参观学习,到我校每栋宿舍楼、每一个点,提出具体参数要求,先后5 次请校内外的专家认证供电方案、开闭所的选址和电器设备的选型,尽可能保证设计科学准确。严格按照学校会办和招标要求确定施工单位,在暑假前四个标段施工单位全部确定。“可以说,改造后的动力系统容量满足学校事业发展,安全使用15 年完全没有问题。”陆咸良自信地说。
    今年7 月上旬,盐城经历了几次特大暴雨,盐城市区很多地方受涝严重,但我校没有出现一次受涝或大量积水等情况。为了做好防汛工作,集团超前计划部署,及早做好了管道疏通、增加闸阀、物资储备等工作,一旦有灾情,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出现在排涝现场。
    加强内部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人,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工作效率。集团实施项目管理人制度,做到每个项目落实到人,责任明确,严格按照工程管理相关要求,加强工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每一个项目能按照学校的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后勤工作也得到了办公室、纪委监察处、宣传部、工会、人事处、财务处、审计处、招标办、国资处等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通力配合,既加强了监督,节约了成本,确保了廉洁,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效率。”集团党总支书记秦佳林这样认为。

一个没有休息日的暑假


    “无论是科长还是项目管理人员,一个暑假基本上没有完整休息一天,”维修科科长张雪岭说,“党员、干部带了头,我们就没有什么怨言了。”
    高温期间,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和工人安全施工,维修科的项目管理人员每天早上6 点多钟就出现在施工现场,晚上8 点以后才能回家,每个人按照科室分工的管理项目,认真做好工地巡查、项目管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安全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硝,这是我们暑假工作的写照。”动力保障科夏宏伟说,“我们同施工人员一起劳动,每天6 点半上班,晚上8 点半下班,严格把好工作的安全关、质量关、进度关和预算关。”
    后勤集团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与宣传部、美术学院一起探讨校园道路文化设计方案,新生报到时,校园主要路段的道路方向标、方位图和指示牌、垃圾箱都已全部到位,全新的、富含文化气息的道路标牌,为美丽盐师增添了一抹亮色。
    “最怕过暑假,对后勤人来说,暑假意味着没完没了的加班,工作比平时上班更辛苦,顾不了家,家属也有怨言。但身为后勤人,坚守岗位,是我们的职责。”维修科副科长郑云峰对记者说。
    “后勤人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平凡、朴实,顾大局,能干事。他们身上有一股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的精神,这是盐师后勤人共有的气质。”集团党总支书记秦佳林自豪地说,“目前,我们基本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暑期工作任务,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特别是近期迎接审核性评估工作作出了后勤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集团党党总支暑期结合‘两学一做’,开展‘后勤党员亮身份,模范带头树形象’取得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