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我愿像您一样

———记师生联谊晚会中的老教师和老校友们

2016-10-28     浏览(104)     (0)

  虽然“甲子风华百强梦”师生联谊晚会已经成为过去式,但是,晚会上的那群老人带给我内心的感动,却一直在我的心头萦绕,久久挥之不去。
  黄美媛老师,1956级校友,毕业后留校工作直至退休,曾经参与组织过30周年、40周年校庆活动。那是七月的一个上午,我慕名去拜访她,金村斑斑驳驳的树影伴着知了的低吟浅唱,她和老伴翻阅着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讲述历史、回忆往昔,那样的画面是真正的岁月静好。从黄土岭上和同学们一起建操场、修跑道,谈到现如今云塘校区的奠基发展,她说:“长沙理工大学从来都不缺拼搏奋斗的精神。”一语道出了长理在办学路上高歌猛进的精髓所在。我邀请她以校友的身份参与诗朗诵节目《向母校报告》,一开始她是拒绝的,说自己普通话不标准,担心出错。后来,她告诉我,自从拿到台本后,每天做饭、洗衣、拖地、做家务,从早到晚都在背台词,不仅能背自己的台词,甚至记住了其他人的台词。九月初,她不小心摔了一跤,下巴缝了11针,很担心不能登上晚会的舞台,便要求医生提前一天拆线希望能够加速伤口的愈合。当她抬起下巴,那细细密密的伤口仍然清晰可见,那一刻,我被她的情真意切和赤子之心所感动。舞台上,被72名伴诵的大学生包围着的她,显得那么端庄大气,充满力量。
  88岁的廖世翘老师是年龄最大的演员,虽然有时跟不上节奏或忘记动作,但他总是特别认真,他说:“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担心忘记排练时间,不能迟到、不能早退、要听指挥。”79岁的胡鑫瑞校友为贫困学子争取资助近60万元,她却谦虚地说:“学校有事找我,随叫随到。对我而言,我永远都是学校的一名学生,仅此而已。”朴素的语言饱含着对母校诚挚的敬意和深切的依恋。85岁的粟石恒老师特别有激情,他在讲述节目《甲子峥嵘》中发自肺腑的呐喊:“在长沙理工大学工作的30年,是我最舒心、最快乐、最有尊严、也最有获得感的30年。”还有费乐老师,与我反复讨论手势、动作,对节目表演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校友们说,这是一台很有情怀的晚会。情怀来自艺术表演、视频烘托,更来自于语言类节目的感染。这样,晚会的台本显得尤为重要。暑假期间,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联系成松柳教授,请他修改、审阅台本。他不仅毫不犹豫地答应,还一连改了六个台本。我诚惶诚恐地致谢,他说:“都是学校的事情,不用客气。”在修改之前,他都认真和我讨论台本的内容、形式和修改的要求,怕我着急,还不忘宽慰我:“放心,我会努力。”
  因为晚会需要搜集很多老教师和老校友的素材,离退处向我推荐了四个校区的老人,我和谭冰老师便去一一拜访,在这样的机缘之下,我才和侯家塘校区的向光勋老师相识。我只见过他两面、通过几次电话,却亲切熟悉得像爷孙俩。第二次送我出门,他叮嘱我:“你要注意休息,等十月份晚会结束了,我请你吃饭好好慰问你,到时候我还要去看看晚会搞得怎么样啊。”我边走边回头:“好嘞,到时我喊人来接您。”哪知,这一别,竟成永恒。八月初突然得知他驾鹤西去,心好痛,难掩哀伤,唯有更用心的办好晚会,才足以告慰远去的人。
  人生要经历很多次离别,人生也有无比温馨的相遇。因为六十岁的长沙理工大学,因为师生联谊晚会,我与这些老教师、老校友们短暂相逢、匆匆挥别,却留下了无尽美好的回忆。在学校成长和发展的悠长岁月里,他们从青丝染成了白发,却依旧激情满怀,拥有毫不懈怠的进取之心和敬畏虔诚的感恩之情,让我敬佩,更感染我、激励我成为像他们一样的长理人!(校团委 文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