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报》
一名督导员的体会与感慨
初当督导,热情较高,提着研究生院装备的包包,开始在教学楼和实验室兜圈,心里记着:督导员应该成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服务员、信息员、联络员和教学质量监督员,成为青年教师的知心朋友和青年学生的良师益友。虽然督导员既不是领导也不是教师,但却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粘合剂”,能够上下传递正能量,有助于保持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作为一名退休教师,督导中面对的多是中青年教师,年龄的代沟和督导中专业的差异往往会影响正常交流,同时经历和经验也提醒自己:首先要摆正位置,到位决不越位,建议决不决策,指导决不领导,参与决不指挥。其次要端正态度,热情认真,谦虚和气,甘为人梯,毫无保留。第三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吐故纳新,博采众长,老有所学。
经过一年多的督导体验,真的感觉和当老师大不一样: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学生一个个从你身边经过,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你,不理不睬,就像对待楼下看门的老大爷一样;一会儿,上课的老师来了,学生们笑脸相迎,“老师好”亲切入耳,自讨没趣的感觉油然而生。如果走进教室听课,那更是有一种异类的感觉,学生对你敬而远之,老师也多了几分拘谨。
不过,督导的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督”,督导员总是在第一时间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比如本科生课表与研究生课表安排冲突、教室安排冲突,需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其次是“导”,由于督导员大都富有教学经历和体验,所以对于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能够体谅教师的难处,善意地交流和沟通,通常也能提供一些解决办法,一般不会中断正常的教学秩序。
当然,督导员更应该发现师生们的闪光点,有责任给予反映和报道,为广大师生提供正能量:有些骨干教师兢兢业业、忘我奉献;有的老教师一学期承担5门研究生课程,紧张的时候顾不上吃晚饭,下午和晚上连续上课,中间只休息半个小时;有的年轻教师一学期承担3门研究生课程,几乎每天备课到深夜。有一批教师习惯于爱心奉献,有的从早到晚与研究生一起待在实验室,不仅关心学生的衣食冷暖,而且为学生出钱出力,如为学生缴纳学费,为崴脚的学生买拐杖等。有一批学者级教授,有的学识渊博,令研究生们十分佩服;有的风度翩翩,研究生们对其毕恭毕敬;有的讲课魅力十足,听课人数常常比选课人数多出几倍……至于自身的收获,也是前所未有的:首先是学到了一些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尽管这些知识对于专业研究生而言可能仅仅是常识;其次是看到了许多教师的才艺展现,尽管只能是叹为观止;第三是各专业老师们八仙过海式的教学方法,虽然年过花甲有些却闻所未闻;最难能可贵的是研究生导师群体,既能在合堂教室面对数百名学生高声宣讲,又能身处陋室为研究生耐心辅导,他们可能不为众人所知,但他们的确是承担学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和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