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报》

李宗军

作者:整理:学生记者 刘嘉欣    
2016-10-15     浏览(370)     (0)




  李宗军,1968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湖南农学院食品科技系本科毕业后留校担任学生辅导员;1994年转到食品科技系微生物教研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期间担任微生物教研室主任;1999年考入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南京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博士毕业,获食品科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国家大分子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2003年被聘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2006年被遴选为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获得第四届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荣誉称号。现为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李宗军教授主要从事食品生物技术、畜产品加工与营养工程领域的研究。首次对侗族酸肉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侗族酸肉发酵的微生物机制,阐明了侗族酸肉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生态关系,为我国肉品发酵剂微生物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主持国家863项目《细胞表面纳米分子自组装技术及高黏附性益生菌剂的研究与开发》,获得了具有高粘附性的短乳杆菌和纳豆芽孢杆菌菌株,并开展了其在肉鸡、水产品养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为动物益生菌制剂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较为全面地研究了茯砖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规律,对茯砖茶发花过程中的优势微生物———冠突散囊菌的鉴定、发酵产物的功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动物试验,找到了茯砖茶水提物抗腹泻、内蒙古传统奶茶降脂的科学依据。参加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生猪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立了湖南地区生猪屠宰及冷却肉加工减菌技术体系,整体项目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研发了冷却肉生物保鲜技术和猪骨生物高效加工技术,成果获得湖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主持制定了国内贸易行业《牦牛肉》标准,获得全国商业科技二等奖。近10年来,共承担国家86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专项、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项目30多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3项,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
  李宗军教授坚持每年为本科生上课,先后主讲了《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卫生学》、《食品与饮食文化》等课程。主持了湖南省首批省级精品课程《微生物学》建设,主编了《食品微生物学:原理与应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本科教材,参编教材4部,其中《食品微生物学》获得了中华农业基金会优秀教材奖。牵头申报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点,并获得批准,为我校新增了医学学科门类,丰富了学校的学科内涵。
  李宗军教授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先后有3项专利技术实施了转化,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横向科技合作,与企业合作申报专利4项,专利技术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科技创新动力。他是湖南省第一批省派科技特派员,到凤凰县吉信镇开展服务,帮助当地发展酸豆角加工产业,经过多位科技特派员的共同努力,当地酸豆角加工初具规模,产品销往四川、贵州、广州等地,深受好评。作为三区科技人才,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被派往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和吉首市花垣县开展科技服务,帮助当地发展兔肉加工和苗家传统食品的工业化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
  (整理:学生记者 刘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