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报》

2016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上,最新科技概念和成果频现———3D打印定制器官 药物和光动力精准治疗 纳米电池可用5年

2016-10-01     浏览(63)     (0)

  本报讯 “材料科学一方面致力于改变人类现实的航天、航空、核工业等高大上的重大国家工程,另一方面也瞄准改善人民生活的诸如健康、环境、衣食住行等接地气的领域。”9月24-26日,在由我校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承办的“2016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上,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廉谈及未来材料发展前景时说道。
  人体器官可以通过3D定制打印
  近年来,3D打印这一新兴的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诸如机械制造等领域,逐渐为人们所熟悉。然而,用3D打印技术来复制人体器官,这项令人匪夷所思的技术,如今也开始逐步走向现实。周廉院士透露,随着新材料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用3D打印来打造复制有血有肉的人体器官的高端技术,如今正迅猛发展。“今后如果有患者某个器官发生严重损伤,需要替换的话,医院只要进行拍照,做CT扫描或者MR扫描成像,然后在仪器中输入相关的数据,就可以用新材料为患者需要更换的器官进行专业定制,3D打印出与患者原来器官、骨骼一模一样的器件来。”周院士透露道。他表示,未来的3D打印技术不仅可以打印细胞、骨骼,还可以对人体细胞进行复制和打造,使其进一步生长,使3D打印技术造福更多的患者。
  肿瘤可以通过药物和光动力精准治疗
  “西方发达国家癌症五年生存率高达82.5%,我国仅达30.9%,癌症高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中国人健康的第一杀手,这一现状令人堪忧。”材料发展趋势高端论坛上,我校先进材料研究院董晓臣教授在所作的 《近红外光敏剂靶向性光动力治疗》的报告中,提出了他的药物与光动力联袂精准治疗癌症的思路。
  “在药物中添加特殊材料,通过控制近红外光,使治疗药物只在病灶区域内释放出来,发挥作用,这样就可以极大地降低抗癌药物的副作用。”董晓臣介绍说。众所周知,现在肿瘤治疗通常是采取外科手术、辐射治疗和药物治疗,但手术治疗一旦未能切除干净,便会激活癌细胞快速生长,而传统的放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正常的细胞,具有极大的副作用,如果使药物定向运输、终点作用便可以规避药物在非病灶区释放作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