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安交大报》

奔走的力量

作者:张庆丰    
2016-09-28     浏览(62)     (0)

                               桃李满园追忆去
    每当夜幕降临在交大这个沧桑校园的时候,四周的灯火就变得通透起来。放学的孩子、咿呀学语的婴儿,还有那工作后想休憩地家长,都在四大发明广场欢乐起来,声音时而沉重,时而宛如银铃,在图书馆前钱老雕像的注视下划破天际。同时,在校园东的一角,每天晚上,都有遒劲厚重的乐曲在进行。
  元宵过后,我到东南操场上夜跑,本以为那里的人会极少。然而在毫无灯光的操场上,却有无数的身影在攒动。奔跑在红色的跑道上,被凉凉的夜色所抚摸,寒风刺透外套,却抵不过作为一名交大跑者所带来的温暖。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望着涌动的人流,听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远方的客机缓缓驶入眼帘,我不禁感慨:巍巍交大,桃李满园,这些体魄强健、志气方刚的学子,必将成就未来的交大,辉煌的中国。
  这深夜里的奔走,是一种自强不息、勃勃朝气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未来民族栋梁的灵魂。
                                 退时荒凉情炽热
    迁校已60年了,但西迁的故事却镌刻在校园的每一处角落,镌刻在了每一个交大人的心中。艰难岁月中,交大人听从党的话,如一股奋不顾身的江流,不畏艰难险阻,将古都长安的荒凉处滋润得生机勃勃。曾听老师说过,当年许多老教授毫不犹豫地将家安顿在这里。交大儿女的热忱,足以让原先的野草烧毁殆尽,播下了一颗颗敢为人先的赤子之心。
  漫步在张灯结彩的兴庆公园中,这里充满了欢乐。难以想象到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已经一派生机。每一处似乎充满交大人的身影,汗水孕育的郁郁葱葱的林木,如今已参天之高,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注视着对面的交大。
  吃水不忘挖井人。如今的“挖井人”已淡然于自己的功绩,后来者继往开来在这片土地上奋力耕耘。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
                                 躬身俯首丝方尽
    记得大一冬日早上在教学楼前读书,清晨刺骨的寒风慢慢渗入躯体,身体会不自觉的蜷缩起来。
  教学主楼前有孙中山先生半身的雕像,下刻有“天下为公”字样。每个星期一的早上,都会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过来。他鬓染银发,一袭黑色外套,极其虔诚的向孙中山先生鞠躬三下。整个过程在无声中进行,却在我的内心中产生强音。老师会从多遥远的地方赶过来?他每次如约而至不会匆忙么?他的一举一动,只有在我小时候的时候看到外婆拜佛见过,不过那是有某种目的罢了。
  周围的读书声依旧继续,头上的鸟鸣依旧清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浩瀚天地,俯首一瞬间,老师为我们诠释了一种坚持不渝的精神。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交大已奔走中国教育事业一线百二十载。校园里匆匆的脚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一首磅礴的乐章。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可爱的交大人奔走于过去,铸就的是辉煌历史;奔走于现在,铸就的是让人振奋的交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