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洋大学 - 《江苏海洋大学报》
淮海园里荡起童心
作者:陈 璐 张苧予 徐 嘉
6月1日儿童节,这一天,微博、微信上出现了许多“宝宝”。淮海园里,很多“超龄的”大学生“凑热闹”庆祝儿童节。他们不约而同晒起了儿时的萌照、吃起了棒棒糖、喝起了娃哈哈……“哈哈,官方认证,我还是个宝宝呐!”大清早,A2某女生宿舍就咋咋呼呼起来。六一当天,海洋学院的于同学打开支付宝,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昵称后被加上了“宝宝”两字,她立马发了微信动态,“姐已经不叫‘宝宝’好多年了。”
大学生以“宝宝”自居,一下子成为近来热词。
“儿童节都想要什么礼物?”“本宝宝想要兔子玩偶!”“本宝宝要喝AD钙奶!”
这是大学生通讯社成员六一前夕在群里的聊天记录。原来,每年的儿童节,社团都会贴心地为每位成员送上儿童节的礼物,这也成为大学生通讯社多年的“规矩”。
很多同学都会选择儿童食品,什么章鱼小丸子,奥利奥,双皮奶。今年,海洋学院的徐同学、法学院的潘同学和文学院的陈同学,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娃哈哈。品尝着带有儿时记忆的美食,大家都兴奋不已,“上中学后一度对这些小儿科的食品不屑一顾,没想到大学里又开始‘重温经典’了。”
都说人长大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变得成熟,但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个长不大的小孩,葆有一颗童心,每天都可以是儿童节。
六一这天,法学院王同学在宿舍里“自编自导自演”的动态表情包被小伙伴们发进聊天群里调侃了一番。动态图中,王同学一改平日里干练利落的马尾发型,而是一左一右扎了两个不对称的羊角辫,还特地在眉心用红笔点了个“眉妆”。只见这位“女一号”瞪着眼、咧着嘴,脑袋晃动得像个拨浪鼓,两只小辫有节奏地上下跳动着,画面颇具喜感。小伙伴们看了,笑得前仰后合:“看起来是个高冷的女孩子,其实是个顽皮幽默的小孩儿!”
“小时候特喜欢看海贼王,柯南,火影这类的动画,现在上了大学,遇到压力时就喜欢看这些,放松心情。”海洋学院的杨同学表示,这只是情绪的一种寄托,怀旧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面对生活不顺心时,寻找让自己短暂歇息的一种方式。
不仅仅是学生,一些年轻的老师也过起了儿童节。外国语学院的辅导员赵冉也是“宝宝族”的拥护者。“我们85后从小都是过着儿童节长大的,十分怀念小时候的那份快乐。”她认为生活不需要矫情,但是些许仪式感还是必要的,过儿童节就是这种“仪式感”,相信那些喊着“宝宝要过六一”的“大龄儿童们”都有一颗热爱生活的童心。赵冉表示,追忆往昔,丰富自己的生活,对于成年人来说,未尝不可。葆有童真地去爱自己、爱生活,才是生活应有的姿态。
四食堂的厨师小王虽然已经步入工作岗位,但依旧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小王师傅个头不高,圆圆的脑袋,大大的嗓门,“石头剪刀布!”每次结束工作,他总会忍不住像小孩儿一样和同事玩一些小游戏才肯罢休。
“我很早就出来打工,感觉工作比读书累很多,但小游戏可以适当地缓解工作的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