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西大同大学 - 《山西大同大学报》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大同市南郊区水泊寺联校 于学菊

2009-04-08     (1)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成为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的有效教学,兼顾了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于一身,是较成功的一种教学方式。结合本人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谈一点我的粗浅认识。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交往的有效性。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有效的交流促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有效知识。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交往环境、学生个性特征运用相应的教学交往风格,以提高教学交往的有效性。
  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激励学生,以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促成他们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持续的新鲜感。
  二、教学过程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价值观。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强化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民主的对话,使其勤于动脑,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原先的经验。课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地唤醒学生沉睡的经验,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按教学需求进行有效经验的改组和改造。生成性的内容要有效地为落实预设目标服务。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教师在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学生的能力在信息背景下进行思维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维成果。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