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学 - 《山西大同大学报》
编者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古老的楹联再次被拿来吟诵,却因为这个三月, 因为这样一个群体而变得意味深长……他们就是一群正经受金融风暴洗礼的大学生。脚步无法企及的地方,我们 就用心灵去感怀,寻访两会,我们多渠道、多维度了解大学生所关心的两会,借以发现每一种可能去安慰一颗颗不 安分的心,去证明莘莘学子时代情。
两会大家谈
本报记者 张玉 江居正 陈昊婧
问题之处 山穷水复回想过去的一年,审视现在的处境,作为大学生这个群体,心情是复杂的。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来自近100万往届未就业大学生,在经济危机下就业好像真的成为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跑招聘会不如跑婚介所”,网上有不少人这样说;而去年广东东莞某环卫公司,年薪10万元招聘员工推销化粪工作,就引来了不少人的议论;还有,几十年来,不少农村家庭砸锅卖铁业供子女上大学,而如今的大学生就业前景的缩水,痛心的就不仅是大学生了。而现实中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脱节,更是某种程度造成了教育资源与人才资源的浪费。我国拥有八亿多人口的农村市场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农村、中西部地区去,而面对鼓励走向基层的号召有的人不禁会问,“去干什么?”问题处,山穷水复,“面对危机,苦练内功的时候到了”,其实危机与转机的转变即在一念之间,此刻,“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改变观念 立信迎战正所谓“观念一变天地宽”,由于大学毕业生择业期望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有业不就”的情况还很普遍,存在“宁可失业在城市,不愿就业在基层”的现象。对此,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唐晓青都表示,希望媒体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要学会随遇而安,不要设置对个人来说太高的目标,实事求是很重要。美国某大学生就业服务网站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或许有不少意义,该调查显示:80%的受访者都认为,“首先是要有活可干”。我国的大学生的观念与西方有很大区别,但现阶段,先就业后择业或许对处于困境的大学毕业生实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实践先行 就业路宽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郝平3月12日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中国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要想大学生创业,不能在最后环节才推一把,而是从整个社会环境,而是从小开始,在我校就业处的官方网站上就有这样一篇被推荐的文章:《大学新生早准备:踏入校门就应做好职业规划》。大学象牙塔对于每一位新生来说都是新鲜而刺激的,绝大部分学生12年苦读,就是为了今天“上大学”。然而,兴奋之余,不少新生却陷入了困惑和迷茫。从大一开始的未来职业规划意义在哪,也就可想而知了。08年我校曾邀请清华大学的樊富珉教授在“生涯规划,人生发展”讲座中就讲到:“大学生应及早确立人生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克服内因和外因的限制,并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丰富自己的人生,实现自身的价值。”
政策领航 扶持为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有自己的价值选择,国家要为西部吸引、留住人才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给予支持”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谈起西部高校人才流失的问题时提到的。实实在在促进大学就业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就需要真的正为广大学生就业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平台和更广泛的选择空间。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宣布: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的小额担保贷款,鼓励更多大学生成为自主创业者,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
三思而行 柳暗花明教育是历年 “两会”热点之一,而今年两会更是将教育议题放于显赫位置。调整人才结构,加强政府引导,机遇与挑战并存;破解人才不合理支配难题,扫除再教育正常进行瓶颈,或许正当其时。众多的代表积极地提出了自己的议案。
齐齐哈尔大学校长唱江华代表提出:“把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目标对准高素质的劳动者,普通本科教育对准专门人才,研究生教育对准拔尖创新人才”。政府教育工作的重点从解决“有学上”到关注“上好学”。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00多万人,而之前往届毕业生还未找到工作的有100~200万,如何应对就业压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中央政府的政策也着实令人兴奋: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今年中央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中的奖助学金金额将由去年的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安排200亿元,同时,从今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建立和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地方财政也将相应增加这方面的支出。这的确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上海交通大学的官方网站上这样评论,它激起了13亿人的热情。
人才培养 根在教育大学生就业的背后涉及的东西很多,大学教育就是其中很重要的,而这也是今年刚结束的两会的一个热点,不少大学生也迫不及待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面对呼声我校的措施跟我们的启示很深刻,新修订后的本科 “人才培养方案”从2008级新生开始实施,在方案中指出,课程结构的整体规划贯彻科学性原则,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优势课和特色课等多种课程,旨在构建科学、先进,独具地方特色的新课程体系,此外新修订的方案更加强调实践性,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生实习等重要环节。我校校长王守义教授在09年度工作报告中,着重指出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加强对优秀大学生的表彰、奖励和向外推介,建立健全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体系”。回观09届我校“双选会”,与会的企业近达百家,提供的岗位有2000多个。为毕业生更好的找到工作,学校还为每位毕业生提供一份校方的就业推荐书。细节之处的措施温度总会有所不同。
“参考消息”刊载,高等教育社会化是一个社会走向进步的必然趋势,在西方社会里处处都是大学生,中国目前由只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出现而加速了高等教育社会化的步伐,即便是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不愿承认这样一种现实,但随着高考阔招及中国教育水平的提大学生已由社会精英层转变为具有一定知识的普通劳动者。以上分析可谓一针见血,指出了当代大学生的痛处,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困难不在于建立新的观念,而在于舍弃固有的观念。“十年历程———困难依旧、希望依旧、梦想依旧”,“总希望,这个我们深爱的国度,这片美丽的土地,能永远年轻,能永远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看不清前路的时候,我们也会感到迷茫,感到自己遭遇的困难是这样的前所未有。”呼吸着2009年3月的空气,温暖中带着寒意。如今,眺望前路,“困难依旧、希望依旧、梦想依旧”,这是校媒记者的感怀,同时更道出了大学生的“两会”情怀。大学生只有积极转变就业观、择业观,对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作出合理定位才是明智之举。
“莫道今年春将近,明年春色倍还人”,温家宝总理在3月14日中外记者会上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