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昔日冀东遭国殇,医者仁心显本色,弹指四秩情难忘,重回唐山大爱扬。今年是唐山大地震四十周年。7月7日-11日,由四十年前参加抗震医疗救援的老同志和附属医院青年骨干医师组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团”一行,在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文华的率领下赴唐山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义诊实践活动。
7月7日,“唐山行,医学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捐赠仪式在河北省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顺利举行。来自附属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第九人民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及同仁医院各科室的青年骨干医师与抗震救灾老同志一起为截瘫病人开展了义诊服务。
7月8日,交大医学院“博士团”成员与唐山市卫计委及唐山市8家三级医院院长在唐山市工人医院召开交流座谈会。唐山市卫计委主任李建新介绍唐山医疗卫生基本情况,唐山市各医院分别介绍各自医院情况及特色科室。交大医学院抗震救灾老同志与青年骨干医师轮流发言,回顾抗震救灾历程,介绍交大医学院各附属医院的总体情况与所在科室发展,畅谈未来交流合作的方向与前景。
7月9日,医学院“博士团”一行赶赴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四十年前交大医学院(时为上海第二医学院)建立抗震医院的所在地,开展了相关交流与医疗服务活动。双方召开交流座谈会,回顾了交大医学院系统医务人员与丰润人民一道抗震救灾、建设抗震医院的感人事迹,交流分享了交大医学院与丰润区四十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可喜成果。唐山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丰润区领导、丰润区卫计局及丰润区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博士团”全体成员及丰润区参与抗震医疗救护的老同志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结束后,“博士团”于丰润区人民医院门诊楼开展了大型义诊活动,为丰润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反响热烈,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
为切实提升丰润区各医院的临床实践技能以及诊疗水平,本次活动还安排了讲座培训、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手术示教等环节,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四十年前曾投入抗震救灾医疗救援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年近八十高龄的骨科主任医师杨庆铭作题为《全膝关节置换术———理念与原则》的讲座,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王婷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原则及上海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介绍》的讲座,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副主任医师王涛作《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诊断和治疗》的讲座,三场专题讲座对于丰润区医务人员了解前沿知识、拓展医学视野具有重要帮助。
此外,“博士团”青年骨干医师对接丰润区人民医院相关科室,进行查房并对多例疑难病症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讨,针对病人个体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与最佳治疗方案,获得当地医生的好评。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穆嘉盛、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芮碧宇、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蔡斌等青年骨干医师进行了手术示教,通过现场手术教学,有效提升了当地医生的手术水平,取得良好成效。
从当年的抗震救援,至今日的医疗帮扶,延续的是真情,传承的是精神,弘扬的是大爱。本次“唐山行,医学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团”义诊实践活动由医学院团委主办,党校、宣传部协办,采用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的形式组建团队,旨在感恩和铭记前辈做出的历史贡献和光辉业绩,传承交大医学院大爱无疆、勇于担当的优良传统,积极履行服务社会的公益责任,深化上海人民和唐山人民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促进交大医学院与唐山市卫生计生系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沪唐两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共同发展。同时,本次实践活动也是一次职业精神教育的契机,有助于青年医生在实践熔炉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发扬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传递社会正能量。“唐山行,医学情”活动得到了SMG《新闻坊》、《新民周刊》、《文汇报》等多家媒体的聚焦与关注。
(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