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报》

“十佳教师”裴世鑫:守得初心做“匠人”

2016-05-30     浏览(252)     (0)




  他没有妙语连珠的口才,但他“天书”般的课堂从来都是满座;他布置的作业让学生 “恨得牙痒痒”,但学生毕业聚餐时想到的第一位老师还是他;他的科研成果不算骄人,但却是校内唯一一名卫冕四届 “教学十佳教师”
  荣誉称号的“名人”。
  他,是我校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副教授裴世鑫,三尺讲台上一位不忘初心的“教书匠”,实验课堂上一位严谨又风趣的“引导者”,实习实践中一位绞尽脑汁为学生寻找机会的“大兄长”,学生都叫他“裴哥”。
  用心:无法量化的课堂日常裴世鑫老师一直担任 《大学物理》和与光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平均每学期执教1门基础课、1-2门专业课、1门实验课。这类课程内容枯燥、抽象,如何把枯燥的知识讲得趣味横生、把抽象的概念讲得通俗易懂,这是备课时需要思考无数遍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坐得住、听得进、懂得透,裴老师总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合适的动画、视频融入课件,偶尔也会将一些网络用语穿插在教学中,如在强调重点内容时,他会连说三遍,即“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课堂气氛瞬间活跃了起来。
  “我本科就读于一所历史悠久的师范大学,学校笃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大学四年的耳濡目染,这成为我的座右铭。”毕业于师范类院校,裴老师深感教学的重要性,教学的神圣性,教育承担着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的未来,所以在成为教师后,他的心思从未离开教学和学生。
  “老师站在讲台上,就像演员站在舞台上,演好戏是本分,讲好课也是教师应有的职责”。听过裴老师课的人都知道,他讲课精神饱满,充满自信,而且有一副好嗓子,几乎不用话筒。在他看来,洪亮的声音也是对付课堂上讲话学生的“法宝”,因为学生私下讲话的声音根本盖不过裴老师的嗓音。学生许钐杉说,“《激光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但裴老师讲授的激光原理,不是五花八门公式的罗列,而是风趣、有味、知识层级清晰的课堂。”也许正是这样的教学风格,他获得了2015年江苏省基础物理教学竞赛二等奖,他的微课《康普顿效应》获得了2015年江苏省微课教学竞赛一等奖。
  多年来,裴老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新教师的岗前指导工作。2013年9月,他将多年担任《光电子技术》的教学讲义整理后出版了教材《光电子技术原理与应用》,2015年11月又结合几年来承担 《基础光电实验》、《光电信息技术实验》的教学资料及心得,整理出版了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实验》教材。裴老师说,出版教材一方面是因为以前担任光电工程系副主任时,每次做教学类材料都会在出版教材一栏留下“天窗”,觉得很是尴尬;另一方面,南信大光信息专业已经办学8年了,理应有属于我们自己专业的教材。
  三尺讲台孜孜以求,十载年轮润物无声,尽管教学的付出无法量化,但是裴世鑫2012-2015连续四年荣获“教学十佳教师”、2009-2015年间6次获“教学优秀奖”,2014年被授予“教学突出贡献奖”……这一串荣誉即是有形的明证。
  传承:强化操作的实验教学如果说对课堂教学的用心是裴世鑫本能的坚持,那么对实验的改革和实践的探索才是他最引以为傲的热衷。
  这种热衷源于他从化学转到物理的求学经历,但更坚定于光信息专业一名学生的一次求职经历。裴老师说,2009级光信息的一位学生参加一个公司的面试初试,面试官问他毕业于哪所学校,学生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面试官当即说:“那你可以直接进入复试。”学生既惊又喜。旋即面试官又怀疑地复问学生的毕业院校,得到回复后面试官又改口说,“你不能直接复试,我刚听成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了。”学生的心情可想而知。堂堂本一院校毕业生为何还不如高职院校的受青睐,面试官说:“那个学校的学生动手能力都很强。”
  得知此事后,裴老师心里很不是滋味,几年来他也在一遍遍的想象中重现那个场景。他认为,对于工科专业学生而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必须要经过实践训练,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让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完善,这样学生在就业或深造的选择中才会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裴老师全程参与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并一直承担《基础光电实验》和《光电信息技术实验》的教学任务,还经常主动延长实验学时。不仅如此,他的实验课不让实验员提前准备实验,而是要求学生在搞清楚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搭建实验系统并完成数据测量,这样一整套流程下来,完成一个实验往往需要三四个小时,为了能找到这种集中的时间段,他一般都将实验课安排在晚上,所以经常晚上十点多学生还在做实验,有些学生对此“恨得牙痒痒”,但裴老师却笑称:“我宁愿孩子们在学校时骂我,也不要等毕业后骂我。”
  刚考上中山大学微电子和固体电子学专业研究生的2012级光信息专业学生何仲福告诉记者,他初试名次并不靠前,但在面试时被问到了一个有关全固化固体激光器结构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正是裴老师所教的《光电信息技术实验》中的一个实验项目,他曾用散件完成对全固化固体激光系统的组装,所以印象特别深刻,他的回答让面试老师觉得很惊讶,最后他非常顺利地通过了复试并刷新了名次。
  长期的磨合与执着也让学生们最终懂得了裴老师的良苦用心,学生们会在教师节悄悄在他的讲台上放一盆盆景,会在毕业聚餐时邀请他分享他们的青春记忆,会将全班学生的头像印制在T恤上送给他作为致谢……“有一年毕业季,一位学生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来到我办公室,只为和我拥抱一下,那时我确实十分欣慰和感动。学生的认可和成长,是我热爱教学的动力”,裴世鑫如是说。
  创新:驻扎车间的实践探索从课堂到实验室,再从实验室到工厂车间,裴世鑫看重每一个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环节,并不遗余力地进行着改革与创新。
  2014年11月,在物电院领导的有力支持和裴世鑫老师的努力下,物电院与南京波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达成了全新的共识———从2014年起,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每年到该公司驻厂实习一星期!驻厂实习,彻底改变了原来 “学生乘车两小时,流水参观一小时”的尴尬局面。为期一周的驻厂实习有精品参观、车间实习和软件培训三项内容,学生在公司可以直观地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真实的光电仪器产品对接,了解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这带给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触动,增强了专业归属感。
  这一“福利”引来很多其他专业学生的羡慕。2012级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鲍烨同学是这项福利的第一届受益者之一,他回忆说,“当时的兴奋劲儿简直难以形容,这种实习既新鲜又非常实用。”而刚刚结束今年实习的2013级学生吴子军似乎还没从兴奋里缓过神来:“我们带着疑问和好奇,走进一个个车间,一边看操作一边问,直到解开一个个疑问。五天很短,但学到了很多应用技能。”
  可是,裴世鑫作为带队老师所承受的压力恐怕是学生们体会不到的。为了以防万一,他为参加实习的学生每人购置了一份意外伤害保险,实习期间还常常开车一个多小时赶去学生的驻厂地查看学生情况,“我必须时刻关注学生们的身心安全问题。”今年的带队实习中,一天下午,一位参加实习的学生突感不适,裴老师接到电话立即请驻厂公司派车送学生去医院,他自己顾不得刚放学的孩子也匆匆赶去医院,陪护学生直到学生家长前来接班,等回到家时已经是夜里十一点了。
  其实在不担任光电工程系副主任后,带队驻厂实习这种看起来有些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裴世鑫完全可以不做,但他认为这种模式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方面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所以他依然坚持,“以心换心,以诚换诚,学生都很给力,我也就无憾了。”“作为一位父亲,换位思考,我希望我的孩子遇到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愿意认真付出的老师,既然选择了当老师,那就要当好。”
  “学高”是无止境的修为,“身正”是知易行难的品性。裴世鑫默默耕耘,锐意创新,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用一言一行示范着“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古训,发扬着教书育人的“匠人精神”,守得初心,方得始终。 (阙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