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既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也是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二五”期间,学校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不断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拓宽交流渠道,着力推进实质合作
加强与海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扩大因公出访交流团组规模,积极利用国(境)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
新增友好学校20所,签署各类协议27项。
因公组团、随团团组59个、145人次。
组织管理干部、专任教师赴韩国、台湾、英国培训团组4个、42人次。
派出访问交流、汉语教学、访学进修等329人次。
向友好学校派出交流生、交换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暑期研修生等666人。
与亚、欧、北美和大洋洲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35所友好院校开展校际学生交流项目。
举办中韩学术研讨会3次,参会110人。
派出赴台、港研讨、访问交流团组56个、88人次。
外派赴友好学校或孔子学院汉语教师16人、教师志愿者119人。
外派赴台学生339人。
学校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工作的归口管理,积极推进二级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学校国际交流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国际合作交流处一方面做好挖掘资源、创造机会、开通渠道、管理项目、涉外服务等工作,另一方面鼓励学院参加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加大学术、科研交流力度,积极申请相关科研项目,促进国际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十二五”期间学院层面举办或承办国际会议11次。
发展留学教育,留学生工作取得新发展
依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开辟中亚和东南亚生源市场,留学生规模和层次稳步上升。“十二五”期间招收各类留学生2069人次。
2011年,成为首批山东省政府留学生奖学金生培养院校。
2014年,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院校。
2014年,设立烟台大学留学生奖学金。
2015年,获批“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
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完成“汉语言(商务汉语)”和“英语(商务英语)”两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论证。
改善硬件设施。2014年,完成外事服务中心的维修改造工作。2015年,建成留学生餐厅。同年,完成对教学楼的维修装修工作。
丰富留学生活动。引导留学生成立留学生会,制定相关章程,丰富留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定期组织召开留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意见。
重视师资建设,人才国际化再上新水平
拓展聘请渠道,提高聘请质量。外国专家的聘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语言类专家的数量趋于稳定,专业类专家数量逐步增加。“十二五”期间聘请长短期专家146人。
2011年,韩国籍专家郭振镐被国家外国专家局列为重点文教项目专家。
2011年,加拿大籍专家祁彩霞获批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
2014年,获批首批高端蓝区外国专家项目。
完成于维紘学术交流中心外教宿舍及家属区住房的装修改造、家电配备工作,改善了外国专家的居住条件。修订《烟台大学外籍教师聘用合同书》,起草《烟台大学外国专家在校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烟台大学国际处关于外国专家教学管理的意见》《烟台大学邀请短期外国专家暂行规定》,并对《烟台大学外国文教专家管理条例》作了修改补充。
创新模式,中外合作办学呈现新亮点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品牌项目。
2011年,获批与韩国檀国大学合作举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项目。
2012年,获批与美国西俄勒冈大学合作举办的“法学(区域犯罪信息分析)”本科项目。
“十三五”是学校推进国际化办学的关键时期。学校将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提高交流合作层次,建立健全配套机制,构建“以学校为主导、项目为主线、学院为主体、师生为主角”的全方位、立体化工作格局,拓展国际化办学空间,打造国际化办学特色,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开创学校开放发展新局面。
梁茂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