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梧州学院 - 《梧州学院报》

学校发展的亲历者

2015-04-23     浏览(43)     (0)


  梁汉明老师与我校学生在华中科技大学合影留念(梁汉明左三)


  他,曾经是梧州市自动化研究所的所长,高级工程师;他受聘于梧州学院,站在三尺讲台上,讲授电子专业理论;2012年5月,他从时任梧州学院校长李丰生手上接过“教学督导员”的聘书,时至今日,教学督导的工作他还担在肩上。
  他,就是梁汉明高级工程师。
  “梧州就这么一所高校,总想为它尽一份力”
  2001年,时任梧州市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的梁汉明,被邀请来到广西大学梧州分校任教,并筹建电子本科专业。凭着他在电子领域与自动化领域渊博的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梁老师在电子专业的授课涵盖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多门课程,涵盖了硬件设计课与软件编程课。《单片机原理》课是电子专业的重头戏,也是学生走向社会所必备的本领,因此,这门课程,他一直教授,直到退休。
  采访中,梁汉明老师回忆起结缘之初:“当时梧州就这么一所高校,我们都期望把这所高校做大做强,另外我还希望把在研究所的实际经验带到课堂上,传授给更多学生,唐林校长的邀请正好给了我这样的一个机会。”
  2001年的学校,简陋而艰难,仅有1#教学楼、实验楼与行政楼,而实验楼的大部分场地当时又是作为图书馆使用;教学用地和实验器材都很欠缺。当时计算机专业与电子专业仅有不到10间实验室;连现在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当年却是一条条泥泞不堪的泥水路……梁老师感慨地说:“当时的条件,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确实很艰苦,但是条件越艰苦,越能锻炼人,也越能让人感受到这所学校的勃勃生机。”“我见证了学校的发展,现在的学校无论从硬设施到软实力,都是当年所不敢想的,学校的发展让人欣喜。”
  摸不着的粒子,看得见的学问话题扯到教学,“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而电子行业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领跑者,我们高校老师要紧跟行业前沿与动向,了解社会所需,这样,教学才会有的放矢,与时俱进。”
  梁老师的本行———电子专业,“电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这就决定了电子专业教学的难度;然而小到手机,大到卫星,无一不显现了这小小的电子的强大。既然电子专业抽象难学,就更要求教学结合生产实际授课,才会起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学生才不会如在云雾山中的感觉,才会想学爱学。”梁汉明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教学的特点就是联系实际———把在研究所工作多年取得的丰富经验与见识带到了课堂上,恰如其分地把一桩桩实例或控制方案与课堂上的一个个抽象的知识点结合起来,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梁老师授课的宗旨和风格。
  因为实践经验丰富,梁老师总能在课堂上根据课本知识举出例子,然后抛出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回答,这样一来一往的互动式教学,同学们对于相关的知识便有了很好的理解。
  梁老师说:“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进而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我在研究所工作多年后的心得。”
  梁老师刚到学校时,由于师资紧缺,他担任了多门课程的授课任务。但是,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他始终坚持教会同学们联系实际去思考问题。
  学校欠缺电子专业实践需要的相关器材,就连学生实验所需的电路板都欠缺。梁汉明老师要求学生们自己设计、制作电路板。“‘红灯记’唱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条件艰苦,这不仅是困难,也是契机,它能促使同学们自力更生,为学习创造条件。”
  在2009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一个组的三位学生终于冲出广西,走向北京,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
  那一年,在庄严肃穆的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梁老师与他带领的学生团队一起接过了荣誉证书。“那是我从教生涯中最难忘的最美好的经历。”梁老师回忆说。
  教室小课堂督导大学问2012年,当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自动化研究所,都已经退下来的梁汉明老师再次接到邀请,接下了学校教学督导员的任命。梁汉明说:“我依然很怀念大学的环境,也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再者从2001年到学校,目睹学校的发展,还想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出力。”
  如今梁汉明老师主要负责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和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资源再利用学院的教学督导工作。即使不再任教,梁老师依旧坚持“教学要联系实际”的理念,特别是工科专业。他常常会深入到课堂听课,发现教师上课存在的问题后,会在下课后马上与授课老师讨论、切磋、评点。
  “学校要向职业教育转型,教师是关键。要使我们的教师上课不照本宣科,就要紧紧盯着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放松,这也成了教学督导工作的重点。”梁老师这样描述他现在的工作。
  “梁老师刚来学校任教时我们就认识了,讲台上的他是一位有学问、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老师,讲台下他是一位值得信任的同事。”同为教学督导员的钟乃元老师如是评价。钟老师回忆与梁老师共同督导教学的工作经历,笑着说:“他和我们教学督导组的每一位老师一样,非常敬业,喜欢少说话多做事。”
  两年一届的全国(或广西)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仍然让梁汉明老师无法释怀而牵挂,他没有闲着,他重新登上讲台,定期为参赛同学做相关的培训。在培训中,他延续了以往联系实际的教学风格,许多电子专业的老师也前来听课。“每一届电子比赛的考题都是源于实践的题目。我会通过增加课堂互动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带动他们联系实际,一个个问题去攻克。”
  “作为学校发展的见证者,我热爱这所学校,我希望学校的明天会更好,我也坚信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好。”梁汉明老师如是说。(邓雅静胡桥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