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这首曲由三首诗组成,场景各异,而以流浪相承。我是弦月,也是吹埙人。
兰州,是城市群里的流浪者,在广寒的塞北,流浪的荒凉,自异乡人的眼神、民谣者的姿态流露。可这些流浪里大多包含收获的企盼———收获更高一站的入场券。
收获了,就走了,就像三十年前的流浪诗人查海生所言:“那一年,兰州一带的麦子,熟了。在水面上,混了三十多年的父亲,回家了。”
渭河上的吹埙人
吹埙人吹着不知名的曲在不知名的桥上,他不知名的人在听他。
鼓掌,窃窃,万声驳杂,除却同调。
一曲未终,听众已散。
猛然一声埙音高昂,人埙同寂。
每一个心甘情愿的顾盼都将无可奈何地铭记。
铭记,却与埙无关,与曲无关。
既为过客,何必顾盼。
吹埙人能道名桥下的渭水。
渭水,自定西来,往渭南去,不改蜿蜒;渭水,流掠不知名的倒影扛不知名的船,激荡入黄河。
黄河九曲,还将蜿蜒。
吹埙人始终凭栏望河,不问灯影明灭。
渭水縥縥,无论埙音起否。
待到凌晨阒寂,再起一曲,埙曲之外有同调;一个人的桥,两个灵魂的曲,埙曲之内有水流。
今夜,渭河,他唯一的相识;今夜,埙曲,他唯一的天地。
吹埙人忘了离家几载。
飘蓬万里,不改一曲。
昨日,北京;今日,天水。
有日必将忘了出发的模样。
幽曲当思,有调无名,河水生月的晚上称之一曲流浪。
吹埙人说,明日,兰州。
兰州四年,你也在河上
在去兰州前,某日与同为岭南人的锦霞聊天,她在那头打开中国地图,无意地讲了句,“咦,兰州四年,你也在河上。”这是一个将在长江边吃武昌鱼度过四年的人讲的。我有意地听了。
九月七日傍晚,我坐车穿过贫瘠的千山万岭,眺望盆地里的兰州城,以诗记之。
找不到一株照水的苇草
也许路很长
一朵白荷,千万朵白荷
都在黄河里
在岭南隆冬的风里茂盛
颠簸向东的
不是河水
是连绵挨接的荷叶颤抖
在塞北初秋的风里干黄
“兰州四年,你也在河上。”
找不到一根摆渡的桨
也许路很长
一条黄河,千万条黄河
两岸间,车轮下,目所能及的地方
山头———
一阵卷起几星碎叶的浊浪
有桨,罡风告诉我的
看,大雁背着黄云渡河了
“兰州四年,你也在河上。”
找到一点路灯,在河滨
也许路很长
呵护此岸,守望彼岸
孤星下飘件云衣
灯里河畔的缕缕炊烟
月光是河水
入了阴天的夜
渴了做炊的人
“兰州四年,你也在河上。”
火树银花———
群山怀里腼腆的太阳
百尺危楼———
甘南嘴中宽厚的雨柱
车水马龙———
鲜活的血液
埋于陇原的肌肤
广州福州杭州兰州
我到了
柳堤,扬琴
沙龙里的流浪诗人
在盘旋路、天水路
在如雾的雨中
一个中山桥上的醉汉回首
金城,一只鲜妍而温润的茧掉在干沙里
笑了呜咽,绿了苍凉
兰州四年,黄河汩汩
我在河上
弦月停在萃英山上
我,一位塞北的过客,停在中转站兰州。
尚未到来,已注定离开。
我来时的无声可扬,
如弦月缄默的残缺。
离开,在升腾的正午,
在华美无上的黄昏。
离开,为我千万遍渴念。
弦月,唯盼白日,
让残缺消隐于万丈流光。
此刻,黎明之前,弗如千万遍。
夜未央,伤骨寒;
夜未央,星空灿然;
夜未央,繁华,于森森茫茫中仰望。
夜未央,我等第一班校巴,弦月等朝霞。
弦月停在萃英山上,柔光倒挂
流浪狗,广玉兰和白杨,
让迷途的知返,让干褶的焕光,
让夜地嶙峋的轮廓圆润柔和。
弦月停在萃英山上,如我最后的问候。
弦月停在萃英山上,素色流天。
让此后的憧憬,在??中仰望。
黎明,校巴,姗姗来迟的朝霞。
弦月,背着残缺来,释放光华而去。
弦月仍旧缄默,悄声离去———
千万举足轻,兰州犹未醒。
我向她问候———
我的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