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梦琦 韩莎莎 张凤 胡晓 高悦鑫 李瑶 姜巍
山顶球场的蓝花楹是为离别而开,热火朝天的二手市场是最后一场热闹。弹指一挥,光阴流水,又是一年毕业季,再多的情深意重都抵不过岁月的脚步匆匆。青春就像是一首诗,而在内师的岁月只是其中的一个篇章,谱写了四年的时光。
【 【年华篇 年华篇】 】时光改变你我 时光改变你我
夏至未至,四年将逝。看着熟悉的脸,回首往日的梦,面对遥远的前程,一切仿似昨天,一切又近在眼前。即将毕业,褪去年少的青涩和懵懂,却留下了永远鲜活的光阴的故事。
“从大一到大四,渐渐不再幼稚,变得更成熟沉稳了”,用这句话来形容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子似乎都合适。大学的日子似水流年,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微妙的改变。教育科学学院2012级的赵洋章认为自己在这四年里最大的变化是思考问题的方式。赵洋章说:“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总把自己定位在 ‘学’,而不是定位在‘教’,但是现在慢慢地就转变了思维,不仅要跟着老师学,更重要的是自己学,变成自己 ‘教’ 自己,通过自己看书和思考发现获得更多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回忆起大一刚进学校时候的样子,仿佛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照片上那个咧嘴大笑,素面朝天的自己显得那么陌生。“大学确实改变了我不少,大一刚进学校哪会化妆,也是后来慢慢跟着周围同学、室友学的,现在出去找工作面试,化妆已经成为必须的步骤了。”文学院毕业生张翔说道。
经济与管理学院2012级的李茜茜说到自己的变化时不由得一笑,她说:“四年时间过得飞快,还不相信一转眼就要毕业了,但自己的成长却实实在在提醒着我四年来的改变。”她回忆道,大一时什么都不懂,自己特别内向,什么都不参加,还不爱说话,每次一说话就脸红,但是在内师的四年时光里,经历了许多事情以后思想变得成熟了,大二大三时积极参加学院、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锻炼胆量,提升能力,努力让自己变成“全能型人才”,直到现在,自己可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境去看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深沉”了……张大千美术学院2012级的毕业生彭弋
说,有的时候看着镜子里成熟自信的自己,会特别怀念大一刚进校园时自己那个天真的傻样,可是现在再也回不到那时了,成长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但成长同时也是有得有失的过程。
【 【光影篇 光影篇】 】难忘流金岁月 难忘流金岁月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时间却从不停留。四年的内师时光,承载了太多的记忆无法一一道来,那些曾经风靡校园的“内师热词”也是不少同学抹不去的记忆。
谈起记忆中的“内师热词”,文学院张翔饶有兴致地谈起了“沱江学子”讲坛。大三时的她以 《情系泸沽湖——探秘摩梭“女儿国”走婚文化》 为题,登上讲坛面向全校同学讲述了摩梭“女儿国”的走婚文化。她认为沱江学子讲坛给予自己最大的锻炼,就是让她变得更有勇气。“勇敢地去尝试,去挑战自己原本不擅长的事情,当你做到以后,才发现自己是可以的,很多事情并没有原来想得那么困难。”作为一个“过来人”,她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是,一定要趁着这四年的青葱岁月,勇敢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你没有成功,你也会有进步,多尝试一次,就多一点进步,每次进步一点点,到毕业的时候你离那个想象中的优秀的自己一定已经前进了一大步。多经历,才会更成熟。
来自文学院的高山红叶觉得,“毕业论文”是她深有体会的内师关键词。“论文太多字了,刚开始我完全没有头绪,经常写着写着就想撂笔了,东拼西凑凑足了近一万字,指导老师却让我重写,这太令人崩溃了!但是我还是得硬着头皮写。摒弃了前期的浮躁,我花时间泡图书馆深入查找第一手材料,与本专业的老师同学频繁接触交流,从以前的工作中获得了灵感,终于挖到了更深一层的东西,后来重写的论文比之前写的质量好太多。”
说起在大学四年里印象最深刻的,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毕业生李茜茜觉得,参加“PHE 项目”工作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受助、资助、助人”是PHE项目的宗旨,她帮助了许多贫困的学生,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自己的表达沟通能力不断提升,做事的能力也增强了不少,做事力求考虑得更全面更妥帖。
对于连续考了四次,每次都差零点几分通过“普通话一级乙等考试”的范长江新闻
学院的张明来说,“普通话考试”绝对是自己四年大学生活中经历过最囧的事情。在播音主持专业就读的他,普通话必须达到一乙水平,然而平常说话时一些自带的小毛病让他连续吃了四次亏,不过第五次他终于将“普通话”拿下了。
在张大千美术学院彭弋的记忆里,商业街各种口味的“炸土豆”可是她的最爱,“基本上每天都要去光顾,还常常看到许多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回校光顾的身影。不过毕业了,就很难再吃到这独特的 ‘内师’ 味道了,就连落成后的内师新校区也体验不到了,就只看过效果图,这确实挺遗憾的。”
【 【真情篇 真情篇】 】相逢是一首歌 相逢是一首歌
岁月是一杯酒,能使它发酵的莫过于人的感情。因为师生情、同窗情、爱恋情的注入,内师这杯酒逐渐散出芬芳,闻之即醉,回味隽永。
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水产养殖学的毕业生沈伟说,在内师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最难忘的是师生情。“我认为内师有不一样的人文情怀。”他告诉我们,这是他在内师最特别的体验。高中三年的科任老师都不曾记得他叫什么,但在大学第二次上课时,科任老师却能叫出他的名字,这或许对于老师本人来说是分内之事,但对于学生的他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与鼓舞。也正是因为这一份尊重,他在之后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充满了自信,他也一直非常珍惜这份对他来说意义非凡的师生情。
“刚来的时候巴不得早点走,可真正面临离别了,才发现自己不想离开。”沈伟表示,对于一个生活了四年的地方,内师早已不只是学校,而是一艘承载了几多欢声与笑语、汗水与泪水的船舶,以后这艘船还将承载记忆和思念。在这里,沈伟同内师万千学子一样,经历了同甘共苦的友谊,遇到了缠绵温热的爱情,他表示很感谢那些陪他走过这段青春的人,是他们延展了他温暖的大学时光。“等到了退休的时候,再翻翻大家一起嬉戏玩耍的照片,看看打闹的视频,给儿孙们炫耀炫耀这就是我的大学、我的青春。”他笑着说道。对于友情,沈伟还有些遗憾,本来计划好和大家来一场毕业旅行,可却因为各种因素无法兑现,只能寄希望于十年后的再聚,希望朋友们彼此珍重。“人将毕业,其言也善!”沈伟还调皮地寄语师弟师妹们:好好珍惜在校的时光,多
去图书馆,别等毕业后才发现,图书馆里那张能让自己变得平静的书桌已遗失在记忆里了。
教育科学学院的赵洋章笑着告诉记者他对黄英杰老师记忆犹新。大一刚开学那会儿,在上黄老师第一节课的时候,黄老师问他读了哪些书,他信心满满地列了十几本,结果黄老师说“都是垃圾”。这让他很不服气,跑去问老师为什么,黄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读书要读经典,切记不要急功近利。”老师的一句话给赵洋章上了一课,也让赵洋章的思想有了些变化,考虑事情不再那么心急和浮躁,慢慢沉下心来。在黄老师的引导下,赵洋章阅读了不少大家的作品,还走上了考研之路。“在大学这段人生路上,我遇到的一盏 ‘指明灯’ 就是黄老师,他牵引我前进,给予我支持和鼓励。其实就像义务支教一样,我也帮助了许多贫困的学生,我也成为了别人人生路上的 ‘指明灯’。”他说道。
工程技术学院的何毅和文学院的陈丹是我校今年即将毕业的一对情侣。何毅在内师不仅找到了创业路,结识了良师益友,更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他笑言自己“走上了人生的巅峰”。据何毅口述,他和女友都是南充人,所以打算毕业后都往南充发展,女友如今正在考南充的特岗教师,而自己也在努力将事业往南充扩展,两人共同为爱情努力,希望能在毕业五年内结婚。
【 【梦想篇 梦想篇】 】未来生如夏花 未来生如夏花
林语堂说:“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青春岁月里每个人的梦想都应该浸满耀眼的阳光,充满活力和张扬。
在商业街一楼的位置,有一家别具一格的鞋店,来来往往的人群路过这里总会被摆在橱窗里的鞋子所吸引。而这家名为“索菲婷娜”的鞋店主人便是张大千美术学院2012级的毕业生彭弋。大一的时候,彭弋并没有想过自己以后会创业,当时想的是考研,可是当自己真正开始创业以后,彭弋在创业这条路上便一去不复返了。“我准备毕业后一直把这家店做下去。这家店不完全属于我自己,它也算是我们学院的一个教学实践基地,以后每届的师弟师妹们学产品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可以将自己设计的鞋子拿
过来,我们觉得不错就可以拿到工厂做成成品。”彭弋说道。以前彭弋总觉得书上说的踏实、努力、能吃苦这些东西特别空虚,不真实,而当她走上创业路的时候却真真正正地感觉到,只有踏踏实实、吃苦耐劳才能把事情做好。
生命科学学院的毕业生李飞扬谈到,在备战考研的那段日子里,自己深刻体会到了“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你的梦想”这句话的含义。李飞扬从大一开始就一直在实验室里,帮老师打杂,协助师兄师姐做实验。受到周围环境的熏陶,再加上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想在专业上有进一步的学习,也想到更高的平台去增长见识,李飞扬选择了考研。在距离考研一个月的时候,李飞扬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借着路灯读英语,那几天特别冷,每当感觉自己快坚持不下去想冲回寝室睡觉的时候,就会想想最初的目标,然后狠下心又坚持下去。那段每天让“梦想”叫醒并为之坚持的日子也总算没有辜负他,如今他已被华中农业大学录取为渔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大学四年里要依据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目标,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分清主次,老师和师兄师姐的经验要借鉴但不要照搬,做人还需脚踏实地。”李飞扬说道。
在别的同学忙着创业、考研之际,体育学院社会教育专业的彭旭东已经站上了工作岗位,如今他已是眉山锦江中学的一名老师。由于自己是非师范专业的同学,在面试教师岗位的时候,他面临了很大的竞争压力。后来通过了层层角逐胜出的他总结出,丰富的学生会干部经历让他受益颇多。的确,曾经的校学生会主席,长时间的上台经验让他在面试的时候轻松过关。作为师兄的他告诉师弟师妹们:“第一,学习为重,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广泛涉猎别科知识,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门门通、一门精或几门精的人才。第二要注重实践创新能力,把自己脑袋里的知识熟练地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出来,而且要创新地运用。第三,注意待人接物,锻炼为人处世的能力。一个人想走得高远,专业技能是必要的;想要走得轻松一点,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也很重要。”
绿影婆娑,如梦幻浮光白驹过隙,四年的内师时光,即将结束在这个夏天。毕业了,和大学说再见,却不跟青春道别。毕业了,不诉离殇,人生正开启下一场……六月不是终点,愿内师在你们心中镌刻了最美的时光。谨以此专题献给那些即将离开校园、抑或早已离开校园的新老毕业生们,纪念我们经历的时光、青春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