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报》
“起点”思考 “刚性”入手 “标杆”发力对照教学巡回诊断反馈结果补足补齐教育教学短板丁继安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原院长盛健教授带领的专家组对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教学工作巡回诊断检查。专家组肯定了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成绩与特色,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学校需要加强教学基础能力、教学规范建设和教学创新实践,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方法补足补齐教育教学存在短板。
摘要概括了专家组对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工作巡回诊断检查,包括对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成绩与特色的肯定,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学校需要加强的方面。摘要强调了学校需要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方法,加强教学基础能力、教学规范建设和教学创新实践,以补足补齐教育教学存在短板。
4月18-21日,受浙江省教育厅委派,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原院长盛健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行四人,对我校进行了教学工作巡回诊断检查。专家组全面、系统的检查、梳理,为学校进一步做优做特人才培养工作和补足补齐教育教学短板明确了方向。在反馈会上,专家组从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创新学校发展目标;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努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有效整合专业结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持续加强教学保障;规范教学运行管理,推动教学改革创新等五个方面高度肯定了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成绩与特色。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专家组也指出了学校在青年教师助讲培养、课堂教学创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学生毕业设计、教研活动、教学改革感知度、专业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此,要紧密结合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方法,补足补齐教育教学存在短板。
一、“起点”上思考,着力加强教学基础能力我校办学的“起点”,集中在“教育”、“职业”、“高等”和“地方”等关键词上,“教育”的重点体现在服务学生和师资队伍的水平,“职业”的重点体现在人才培养各环节的类型内涵,“高等”的重点在于这种“教育”和“职业”属性的高等水平和先进,而“地方”的重点是集合“教育”、“职业”、“高等”等属性的建设。
在“起点”上思考,着力加强教学基础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完善人才培养的专业规划,对建立在面向“地方”的专业群架构进行系统梳理,坚持在适应需求、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升内涵上下功夫,特别是针对湖州区域产业经济,将互联网+、绿色经济的理念融入专业建设发展,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一批与区域经济有效互动,高适应性,地域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二是重视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高等性”、“职业性”,积极开展创业通识教育,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提高对学生创业实践指导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立教学平台,开展微课等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引导教师加大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力度。三是深化德育为先、能力为本、全面发展育人理念,大力加强师资队伍,提高“教育”质量。针对青年教师数量较多,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没有行业企业实践经历,教育教学能力积累不够等问题。开展青年教师助讲制度,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上规范性、系统性。
二、“刚性”上入手,着力加强教学规范建设针对教研活动存在事务性居多,教学和业务专题研究不够的现象。加强基层教研组织教研活动,细化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教研活动专题研究教学和业务问题,开展集体备课磨课、教学方法应用分析、教学心得体会交流、信息化教学手段研究运用,以及帮助青年教师加快成长和发展。
以教师为主导,积极的引导和必要的组织管理相结合,强化课堂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加强专业和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了解今后职业岗位需掌握的主要专业技术能力,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听课效率,告别上课缺课、迟到、睡觉、玩手机。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与就业岗位充分对接。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这一人才培养工作过程的重要环节,严把选题关,提高与实际就业岗位对接度,提高独立见解、与目标就业岗位和业务技能相关的内容。
三、“标杆”上发力,着力加强教学创新实践全面推进“湖职好课堂”活动,逐步加大对教师投入课堂教学创新与改进的激励力度,鼓励教师依据生源不同、原有知识基础差异和个人兴趣爱好不同有效开展分层教学,根据高职教育特点,持续深入推进项目教学、合作学习、做中学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激活课堂。
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利用学校创业学院启动早的优势,进一步落实学校制定的创新创业学院建设与实施方案,把覆盖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基本素养教育和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结合,进一步在创新创业认知、课程教学、实习实践等方面逐步完善“2+1”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推广专利小班做法,加快创业导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立教学平台,开展“微课”等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引导教师加大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力度。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等资源的作用,提高教育信息技术在日常课堂教学的应用水平,开展针对性的管理与评价,引导学生网络学习和自主学习。
(作者系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