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石河子大学 - 《石河子大学报》

“团结,让我们更幸福”

作者:本报记者 李登叶    
2016-05-31     浏览(68)     (0)

文章讲述了动物医学2013级民班的团结和谐,通过互帮互助、共同学习成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班主任吴元昌老师也一直在背后默默付出,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只有团结才能幸福。



团结和谐的动物医学2013级民班


  “蔚蓝的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点缀,才不会寂寞。宽广的大地,因为有了万物的装点,才显得春意盎然。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乃至整个国家,只有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才能构建永恒的和谐……”
  这是动物医学2013级民班祖力皮亚古丽在民族团结演讲时开篇的话,演讲题目是“团结,让我们很幸福”。
  祖力皮亚古丽,一位维吾尔族姑娘,小时候经常带着汉族小伙伴到家里品尝妈妈做的美食,焦香的馕、可口的抓饭和诱人的烤肉总是让大家赞不绝口。来到石河子大学,成为动物医学2013级民班中的一员后,祖力皮亚古丽遇到了各民族的同学,三年的相处,让他们成为了兄弟姐妹。
  动物医学2013级民班中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三个民族,36名同学在踏入石河子大学的校门后,便组建成了一个新的集体,成为了一家人。在这个和谐的大家庭中,同学们在感受着深厚民族情谊的同时,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由于班里的同学都是民考民,汉语水平都不是很高。为了促进学习,动物科技学院老师决定让民班的学生与2013级4班(汉族班)结为“民汉团结班”,从此拉开了互帮、互助、互学的序幕。在平时的交谈中,汉族班的同学会纠正民班同学的发音,指导他们如何说标准的普通话。当他们用微信、QQ聊天时,汉族班的同学会纠正他们语法上的错误。在共同的努力下,民班同学的汉语水平通过率达到了90%。
  “民汉团结班”建立后,双方的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主题演讲比赛、筷子夹乒乓球游戏、专业知识竞答……他们通过这些文体活动加深了彼此了解。“民汉团结班”在动物科技学院开设了属于自己的“民族社”,在这里,少数民族同学向汉族同学学习书法、对联,汉族同学向少数民族同学学习维吾尔语、剪纸等等。
  动物医学2013级民班有个特点,男生爱踢足球、女生喜欢排球。相互了解后,他们拉着汉族班同学一起“玩”,向他们传授踢足球和打排球的技巧。踢足球时如何利用作用点进球,在什么时候急停、转身、倒地、跳跃,打排球时如何用力发力、如何轻松接球,运动中如何配合、协作……在互相学习、一起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真正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魅力。民班的15名同学还和汉族同学结成了“一帮一”的对子,同为一组的热依拉和徐华成为了好朋友。同在一个专业的她们平时经常一起上自习,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学习上有了困难就相互帮助。热依拉和徐华都是团支部书记,在班级工作上,两人相互提醒,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
  在民汉团结班里,有争执,有泪水,有付出,有收获,有理解,有信任,最终这些都变成了深厚的友谊。
  在民班同学们成长的过程中,班主任吴元昌老师一直在背后默默地付出。吴老师自2005年开始给民族学生带班主任,这已经是他带的第三届民族学生了。他带班主任确实很有一套,第一届民族学生毕业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这在当时的动物科技学院还是首次。问起吴老师带班的经验,吴老师说:“经验只有一个,就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古时候说‘爱民如子’,我们老师就是要‘爱生如子’。”
  2013级民班的同学大部分来自农村,有很多人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入学后,吴老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个了解家庭情况,跟他们谈话,鼓励大家好好学习。大一时,个别同学不适应大学自由自主的学习方式,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有逃课情况。吴老师就让同学们用学生手册中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演讲。一方面让同学们明白学校制度,一方面锻炼他们的汉语口语。在班会上,吴老师经常跟大家聊人生、谈理想,从老师的人生经验中,同学们也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到了大二以后,这个班再也没出现过逃课情况,班里的学习风气非常好。各科老师提起2013级民班,都说:“这个班,不错!”
  目前,已经大三的他们正在石河子周边各个团场实习,班主任吴老师也和同学们一同进入实习基地,对他们进行指导。说起自己的学生,吴老师信心满满,“前几届学生都很优秀,这一届,一样没问题!”
  只有团结才能幸福,只要团结就能幸福。一个班级是这样,一个国家更是这样。我会告诉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身边的每个人,要团结,不要分裂,要融合,不要隔阂。
  团结起来,幸福一直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