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报》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作者:管理工程系 王坤
2016-06-02
浏览(164)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目标。一直以来大学生都被认为是受命运青睐的天之骄子,他们具备了各方面的良好素质,是优秀的代名词。但是,从目前反映的一些情况看来,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潜伏着心里危机。比如,缺乏自信,自卑感强,情绪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有障碍等等。
因此,解决当代大学生心里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已经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过度转变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容易出现考上大学的自豪感和处理问题能力不高的自卑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这些问题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说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应该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实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多角度多方面加强心里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普及和增强心里卫生知识;辅导员在加强心理教育这个工程上,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大多数同学们的心目中辅导员是他们最可信赖的人,辅导员是他们心灵的依靠,他们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是辅导员。所以,辅导员来做学生们的心理教育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辅导员应该将思想政治工作,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相结合,深入到学生当中去,贴近同学,了解同学,及时做好学生们的思教教育和心里疏导工作。在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构建一个和睦,互谦,有爱,尊重,和谐的家庭不仅仅是责任也是义务。给子女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一个健康成长的氛围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尽到的职责。此外,家庭教育也应该趋于科学,不要动辄打骂训斥也不应该过分溺爱。给孩子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尊重。总而言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只是应从大学开始,而应该从早期的教育开始培养,这样更有利于人的成长。解决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也包括家长和学生自身的调整。只有正确的认识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更有效的引导大学生走向成才之路。当今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更符合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的需要,和谐大学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学生的心里健康。关注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里健康素质,让我们顺利毕业,顺利就业需要我们去不断努力。秘书部干事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