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治医学院 - 《长治医学院报》

立足实际 健康消费

——理性对待“校园网贷”

2015-04-30     浏览(73)     (0)

校园网贷在校园中快速传播,学生需清醒认识、理性规划,找准自身定位,避免盲目跟风,同时要有风险意识。校园网贷平台乱象丛生,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大学生的消费欲望日渐高涨,相应地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校园贷款平台,其中不乏针对学生的“校园网贷”。
   所谓“校园网贷”,其实就是校园“高利贷”,但学生并不能有效辨别。根据媒体调查,有些校园贷项目的利率往往高达20%到30%。不加区别的滥贷,加上远高于正常水平的利率,使这些校园贷很容易变成套牢学生的金融陷阱。有些信贷公司表面上看是为了让大学生轻松享受高品质生活,实际上却是利用大学生对信贷知识的匮乏遍设陷阱。借钱容易偿还难。对收入很不稳定甚至没有收入又具时尚消费心理的很多大学生而言,面对五花八门触手可“借”的网上信贷诱惑,很难抑制住借贷消费的冲动。而借贷之后随之而来的还款压力,却让他们陷入困境之中,为偿还借贷无思学业,更有甚者不得不向父母撒谎骗钱。
   校园网贷之所以在校园里散播的如此快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代理”。“校园代理人”中还有一些“黑中介”,他们是扰乱校园网贷市场秩序的关键。一些学生对此类平台认识不清,反而成了各类校园贷款平台的兼职代理,他们经常会到宿舍楼发传单,说服大家扫二维码下载一些校园借贷平台的APP,还有的会在校园内摆“地摊”进行宣传,向路过的同学发放传单。有时候他们会以送小礼品或者饮料为诱饵,吸引同学们下载APP。假如缺少监管,校园网贷很容易野蛮生长,正常的金融服务就会蜕变成骗人的金融陷阱。有些学生为了不背负额外的负担,会选择另外的平台去“拆东墙补西墙”,最后贷款的坑越挖越深,成为一个无底洞。
   总而言之,面对校园网贷,我们要清醒认识,理性规划,找准自身定位,提倡节俭风尚;合理规避风险,拒绝盲目跟风。我们还要有相应的风险意识,避免误入歧途。 (信管1501班 李昕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