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学院 - 《德州学院报》
指尖上的“信息安全”
作者:◆学生记者韩继雪
前段时间,一则“济南 20万孩童信息被打包出售”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们只需花3.2万元就可以买到济南市20多万条一到五岁婴幼儿的信息,更可怕的是,除了孩子的姓名和家长的电话,这些关于孩子的信息甚至还能够精确到家庭的门牌号。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智能手机早已普及,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随之而来的却是频繁的骚扰电话与垃圾短信。如果对这些稍不防备,我们的个人消息就很容易泄露。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后果将不堪设想。除了铺天盖地的垃圾邮件,还可能有人冒名办卡透支欠款,冒充公安要求转账,使我们的个人名誉无端受毁,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因此,正处于大学阶段的我们更要加强防备意识,多多注意指尖上的“信息安全”。
手机应用程序少点“允许”。在打开微信、微博、淘宝等客户端时,我们通常会设置为“允许自动登录”,或者是“允许获取当前位置信息”。殊不知一旦手机丢失或者被黑客入侵,账户和密码很容易被获取,带来损失。我们应当树立风险意识,严控系统权限,尽量避免将访问个人隐私的权限和访问网络的权限同时授予可疑程序。
不随意打开陌生的邮件或短信。有时,我们会收到很多莫名其妙的邮件或短信。当面对这些陌生人发来的邮件或短信,尤其是上面附有链接或二维码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千万别因为一时好奇点开链接或者扫二维码。否则,很可能会泄露我们的浏览记录,甚至是重要网站的账号和密码。
公共场所尽量不使用无密码的免费无线网。相信很多人都有蹭网的经历,无密码的免费无线网确实很方便,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其实无线网安全防护功能比较薄弱。黑客只需凭借简单的设备,就可以盗取无线网上任何用户名和密码。所以,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最好把无线网连接设置为手动。另外,除了以上这些,手机最好设置一下锁屏密码,将不需要的短信彻底删除,尽量不在朋友圈晒车票等等。
此外,随着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不少人的手机都绑定了微信、支付宝。正因此,小偷也盯上了我们放在口袋里的手机。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或繁华的街道上,就在你的不留意间,别人的一次不小心碰撞,却正是手机丢失的一瞬间。一旦手机丢失,我们的信息安全就很难保障了。
当你发现手机丢失后,首先一定要镇定,不要慌。用身边同学的手机拨自己的手机号,如果对方迟迟没有接电话或者直接打不通,要打电话给家里人,告知他们手机已丢失,如果收到莫名的短信或电话,千万不要相信。其次,给运营商打电话挂失手机号,给银行客服打电话冻结手机网银以及登录网站冻结微信账号。同时,修改微博、QQ、淘宝等账户的密码,将丢失手机上的账号顶下去。最后,去学校的营业厅及时办理手机卡补卡,以避免信息的进一步泄露。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指尖上“信息安全”应该越来越被我们重视。即使保密工作做得再好,也要当心被“有心人”钻了空子。我们一定要拿起法律的武器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信在大家的共同监督下,会为不稳定的网络安全带来一把有效的防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