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报》

就业:需要什么样的心态?

作者:□筱清    
2009-03-14     浏览(325)     (0)
□筱清
  经常和一些就要毕业和已经毕业的学生聊天,发现有些同学头脑冷静,思路清晰,综合素质高,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并且对以后的工作还有明确的规划;有些同学一开始满腔热情,期望值也很高,但经不起屡走麦城,就出现了失望、萎靡和焦虑的心理;也有些同学面对未来,茫然无措,把希望和压力都转移到了父母身上,完全成了“等靠要”。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毕业生都已经做好了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金融危机之下,社会失业率增高,就业压力增大,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恐慌心理。那么,青年学子们该以一种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
  江苏无锡梅园是著名民族工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以“为天下布芳香”的宗旨而建,梅园有副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副对联也是“红色资本家”、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生前喜欢的座右铭。所谓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就是胸怀远大抱负、只求中等缘分、过普通人生活;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则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该留有余地。笔者以为,大学生面对就业选择,也应该具有这样的心态和眼光。
  作为一个接受了高等教育的青年,大学生理应“择高处立”、“发上等愿”,高瞻远瞩,有自己的雄心壮志,有自己的远大抱负。不能说大学生愿意留在大城市,就是好高骛远、不愿意吃苦。大学毕业生想当“白领”,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很正常,也很现实,但毕竟是岗位有限。狭路相逢勇者胜,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当然很好,失败了也可以理解,没有必要一蹶不振。要看到成功的道路并非就此一条,认真地衡量一下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胸怀放宽,眼光向下,“结中等缘”“就平处坐”,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和道路。青年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难题,并非我国独有,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凸现了其严峻性,每个国家都在努力寻求好的解决途径,我们国家更是高度重视。值此世界经济发展的艰难时期,大学毕业生更应该增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与国家同患难,甘于“享下等福”、“向宽处行”,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去干事创业。在我的属下,就有好几个大学毕业生,他们只是我们的临时用工,工资也不是很高,但他们综合素质都不错,工作态度很踏实,非常虚心地向老同志学习,所以,在业务工作上进步很快,现在他们有的考上了国家公务员,有的考上了研究生,有的考上了地方的事业编制人员,有的去了企业,陆续都有了自己更满意的工作。我们为他们高兴,也祝愿广大毕业生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