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长安南郊有著名的樊川,今属西安市长安区。它的南侧是神禾原,北侧是少陵原,两原高耸,中间潏河贯穿,形成一个带状盆地,东南起江村,西北到塔坡村,长30里。这里原名后宽川。汉高祖刘邦封自己姻亲开国功臣樊哙于此地,故称樊川。据说樊哙花园就在今神禾原畔的南樊村,而樊哙墓就在神禾原上,惜其后世无存。在樊村及其东边十几里外的樊家酒铺,至今有不少樊姓之人。樊川由于有华严寺,又称华严川。
城南樊川自古以来景色秀丽。因此,元代李好问的《长安志图》说樊川是:“天下之奇处,关中之绝景也。”这里山岗高耸,河渠纵横,树木葱茏,湖池如镜。近代人傅增湘 《秦游日录》说:“余以为关中胜迹虽多,而樊川实为领要。”民国时期,他在关中参观,只见河水枯竭,山原光秃,尘土飞扬,景象荒残,使人怆然。但一到樊川韦曲、杜曲,景色秀丽,就好像见到追求多年的奇书,仿佛空山里遇到绝代佳人,欣喜之情无法表达。他说:“自韦曲而南,长渠纷注,土壤丰腴。蔬圃稻塍,罫分绮错。田庐鸡犬,恍入江南水乡图画中。循其原麓而西,青林连天,蔚然深秀。层崖曲岫,时有妙区。”樊川春天景色尤其美好。在唐代,由于众多达官贵人在此修建别墅庄园,苑林池亭,盛极一时。而山岗高处,寺院林立,十分壮观。上层人士常邀请亲朋好友来饮宴,或携带名妓美女来游乐。文人墨客在此挥就五彩生花之笔,写出锦绣诗章,描绘人间佳境,抒发欣喜之情。
唐代诗人施肩吾的《长安早春》写道:报花消息是春风,未见先教何处红,想得芳园十余日,万家身在画屏中。
东风送暖,春回大地,绿树芳草,鲜花开放,千家万户在美丽的画屏中生活。唐代诗人卢纶的《长安春望》写到: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柳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归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东风微吹,春雨如丝,青山湿润,柳叶青绿,川原缭绕,云雾飘浮,夕阳西下,霞光一片,楼殿参差。他在美景中产生了思乡的感情。
唐代诗人王建的《长安春游》诗云:
骑马依闲坊,新衣著雨香。
桃花红粉碎,柳絮白云狂。
不觉愁春去,何曾得日长。
牡丹相次发,城里又须忙。
换了春衣骑马走在空静的街坊,桃花纷落,柳絮乱舞,蓝天白云飞,牡丹花将开放,人们又要忙着看花了。唐朝诗人贾至《春思二首》诗曰: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杏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醾。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芳草青青,春树绿色,桃花开谢,花瓣乱飘,杏花正放出浓香。春天的东风引起人们的离愁别恨,柳条吹拂下的酒店,美丽的酒家女,吹笙歌唱,长安少年饮酒陶醉。唐代诗人郑谷的《郊墅》诗云:韦曲樊川雨半晴,竹庄花院遍题名。画成烟景垂柳色,滴破春怨压酒声。满野红尘谁得路,连天紫阁总关情。渼陂水色澄于镜,何处怆浪始濯缨。
樊川的韦曲一带,春雨刚歇,半阴半晴,鲜花盛开的院落,竹林掩映的村落,烟柳如画,树上雨滴落下,传来饮酒猜掌的声音。路上游人很多。紫阁指终南山紫阁峰,旭日照到峰上,紫红灿烂,好像楼阁。渼陂池水澄清如镜。濯缨指洗帽上丝带,在此指避世隐居或清高自守。是说这带景色美好,他想抛弃官职在此居住。
唐代诗人宋之问在《春游宴兵部韦员外韦曲庄序》中说樊川的韦曲、杜曲是京城南郊形胜之地。青山高耸,亭台楼阁,有朱红色的门楼,依靠着岗原,贵族府第一家连着一家。吹奏乐器,音乐美妙;桃木万株,红如云雾;大片竹林,烟雾笼罩;河川流水萦绕,池泊如明镜;楼台亭阁,落花漂在绿水上,芳草如茵;阳光照射,云雾散漫;暮春之时游览感觉十分美好,人们多么喜悦!文人弹琴赋诗,隐士的志趣高雅,又多么令人神往。
清代诗人王士祯的 《樊川桃花》云:
三月樊川路,红桃散绮霞。
终南青送黛,潏水碧穿沙。
草色裙腰合,渠流燕尾叉。
销魂过杜曲,一树最夭斜。
是写暮春三月,桃花艳如锦缎红霞。终南山青绿色,潏河水碧流过白沙。绿草如美女的绿裙,渠道交叉。杜曲桃溪堡,这里在唐代曾发生“人面桃花”的风流韵事。我经过这里,已心往神驰,看到一株红艳的桃花就仿佛看到唐代的桃花少女一样美丽。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奉陪郑驸马游韦曲,他写道: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绿樽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石戴小鸟中。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之一此诗用反语,无赖本指行为多诈狡猾,此处形容花开的烂漫有趣。恼杀人指爱煞人。绿指绿酒,樽指酒器。好禁春指挡不住春天。(另一说是贵族公子、无赖子弟游春胡作非为,使家家生气懊恼。)钩破衣服的石头棱角,引人目光的藤蔓。何时我也能占有这里的竹林,在此居住呢?可见诗人热爱此地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