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养元气长天命
作者:针灸推拿学院2014级 李书园
文章阐述了元气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养生来固护元气。文章中提到了中医典籍中的观点,并强调了阳气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作者认为只有阳气旺盛,人体的自我康复能力才能正常发挥,医药才有用武之地。无论多大年纪,只要阳气充足,活到天年就不再是梦想。
“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第一声啼哭,有的洪亮,有的嘶哑;同样的手术后,有人恢复得快,有人恢复得慢;爬同样高的楼梯,有的人步履轻盈,有的人却气喘吁吁;某一天,你突然感冒了,浑身无力,身体打颤,鼻涕不断,可是你怕打针吃药,于是你来一碗红糖姜汤,或者蒙着被子呼呼大睡一场,第二天揭开被窝,重归生机勃勃的状态。
上述事例,究其原因,概是元气所致。就好比疾病的康复,其根本不在于医生和药物,而是人体自身所有的元气。看到一个面色不好的人,我们常说这个人元气不足,要补元气。那究竟什么是元气呢?
元气是中医的一个概念,很多典籍中皆有论述。我对元气的理解是,每个人的生命力是不同的,这个生命力是人体的各脏器功能的综合指标。元气产生于生命形成的同时,亦来源于父母的遗传,存在于人体的肾脏。元气为人体健康的先天之本,生命的原动力。元气充裕则身体健康,元气不足或受损则发病,元气耗尽则生命终结。在人类的生命过程中,元气从出生开始,一直到最后离开这个世界,是一个不断被消耗的过程。可以说,正是我们身体里的元气维持了生命的全过程。
《黄帝内经》中的《生气通天论》篇便言道:“阳气者,若天与日,使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阴阳应象大论》篇讲:“阴阳为生杀之本始”“治病必求于本”。张景岳注曰:“生杀之道,阴阳而已。阳来则物生,阳去则物死”。正是这几句话让我悟出了治病和养生保命的真谛,原来,人的生命全在“元气”二字上做文章。只有固护元气,才能百病不生,只有阳气旺盛,人体的自我康复能力才能正常挥发,医药才有用武之地。
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述的年寿最高者,当数清代的李庆远,寿享256年,他是清末明初的中医药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在他250岁这年,写了一篇《养生自述》,文中道:“予年二百五十,而动作不衰,人其我为神仙乎?……夫人寿之短长,元气之所禀也。元气有厚薄,不善育生者,虽禀气后,滥用而戕贼之,亦足以促寿”。意思是说,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由元气主宰。元气,禀受于先天而赖后天濡养而滋生。他形象地把爱护与不爱护元气,比做蜡烛存放的位置。若是把点燃的蜡烛置于罩笼中,则时间延长;若是置于风雨中,则时间必短。养生之道,亦是如此。
养生,即是养元气。当人体有不适的时候,体内就好比阴冷潮湿的天气,但只要太阳一出来,这种环境就不利于疾病的生长发展了。所谓万物生长靠太阳,阳气就是人体中的太阳。把人体中的太阳托起来,它就能光耀我们的五脏六腑,给我们带来长久的健康。只要注意适时顾护阳气使阳气旺盛,就可百病不侵。无论你现在多大年纪,只要阳气充足,活到天年就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