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报》

我做钟点工

作者:张翼鹤    
2009-03-13     浏览(241)     (0)

摘要: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通过打工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能力和适应就业形势。文章介绍了作者第一次做钟点工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包括调整心态、积极暗示、学会适应等。此外,文章还讨论了社会生存能力的重要性,并分享了打工的经历和感悟。





  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实践中增加才干,适应新时期就业形势,这无疑是一条捷径。放假了,我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动员会,鼓励我们走入社会。
  我寻找着机会。我是大一的学生,应该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工作。虽然能力不是很强,但做钟点工还是可以的,应该是高素质的钟点工。刚刚过完春节我恰巧遇上一家找短期钟点工的人家。他们的钟点工春节回乡下了,还要1周才回来,所以我隔一天去一次上午8点到10点两个小时。
  第一天去那里是爸爸把我送到楼下。从小娇生惯养的我第一次做钟点工没能立即适应工作环境,把在书本里学的一套套理论硬搬到实际生活中,凭着想象做事,最终效率低下。那家人虽然安慰我,但我心中着实过意不去。顿时我对校外现实的生活大失所望,也对将来要离开父母、离开学校独立生活失去了信心。回到家里,家人帮我分析了失败的原因:首先,我从小到大第一次接触家务没有过多的经验自然信心不足;其次,我和那些在社会上打拼的人有所不同,我不以此为生,社会角色不同,生活压力不同,对自己的要求也不同,自然没有动力。
  在家休息的第二天,我时刻进行积极心理暗示,及时调整心态,不急不躁。在短短两天里,我觉得自己像变了个人似的,我这时意识到,要永远坚定地相信自己。
  第二次去顾客家,我便能把许多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虽然我只是负责比较简单的部分,但能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真正表达出来也使我颇感兴奋!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学生在听,用一句比较幽默的话说是:化学实验都是老师在用嘴做反应。本以为到了实际中能够应付得来,但是现实的工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平时在学校做错了事改正了就可以,这叫“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在工作中,绝对不可以错,这叫“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在工作的过程中尽量让人家满意,把快乐传递给他们。坚持了几天,我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许多:我学会了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不能因为是弱项就永远逃避;同时我们还要真诚待人、善于沟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有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对所做的事充满激情与耐心,以前我做事总是3分钟热情因而难得成功,但这次我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同时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
  打工的日子,有喜有忧,有欢乐,也有苦累,整日呆在象牙塔中的我,第一次尝到了生活的不易和艰辛。有时我真的庆幸自己还是一个在校生,可以比别人具有更高的知识起点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有时为自己社会生存的低能而担忧。这次打工生活给我人生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体会了工作的辛苦,锻炼了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