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报》

深切的怀念 无限的敬仰

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他,辛勤耕耘,春风化雨。这位才识与品行双馨的杰出教育家、科学家离我们而去了!海内外吉大学子惊闻噩耗,无不哀痛。3月2日至8日学生们在网上写下了数百条简短的留言,本刊于其中选摘,以缅怀海内外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吉林大学教授、物理学科创始人之一吴式枢院士!

2009-03-13     浏览(244)     (0)

这篇文章介绍了吴式枢院士的生平事迹和他在物理学界的影响,以及他的去世对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和学生们造成的巨大损失。学生们表达了对吴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并表示要继续前行,不忘初心,为国家作出贡献。





  物理学界一颗星陨落啦,这对我国物理学界是一个巨大损失,对吉林大学更是难以补救的损失。回顾 50年前,一位年轻的老教师,一位很有本事的年轻物理学教授,领导我们与北京大学竞赛,向莫斯科大学看齐,为吉林大学增光添辉,吉林大学和从吉林大学毕业的同学都不会忘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教育家为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安息吧,吴老师!  孟广政
  惊悉吴式枢老师不幸逝世,我们悲痛万分。我们失去了一位尊敬的老师,国家失去了一位杰出的教育家、科学家。吴老师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奋斗终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吴老师渊博的学识、诲人不倦的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以及高尚的人格品行垂范后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将永远怀念吴式枢老师!   陈激 詹如娟
  吉林大学57级同学们接到老同学用e-mail传来老系主任去世的讣音时,我们互通电话分担悲痛。禹秉熙还和远在美国的孙镜、李东研、崔成烈同学通电话。远在美国的老同学们以沉痛的声音告诉禹秉熙,向老系主任致哀时别忘了她们。3月3日上午,禹秉熙和崔敦杰到吉大物理学院缅怀室瞻仰老先生遗容。在肃穆的缅怀室内,鲜花簇拥着老先生遗像,在亲人和学生们守灵之中,老先生显得那么安详,好像教书和科研之后小憩一般。禹秉熙代表57级全体毕业生献了花圈。上款写的是: “吴式枢院士永垂不朽”,下款写的是: “吉大物理系57级全体毕业生敬挽”。    崔敦杰
  吴老师的音容笑貌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他的人品为我们树立光辉的楷模,吴老师的严谨治学和无私敬业的崇高精神激励我们永远向前。吴式枢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吴老师千古!   王秉超
  吴先生,您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科学事业,淡泊名利,潜心科学。我们为您而感动,中国为您而骄傲。  吉大学生
  看完了前面所有的留言,心中激动万千。不知要怎么写才能道出心中对吴老的崇敬之情。思之万千,还是下笔了。吴老,您是我们吉大物理人的骄傲,是中国物理学界的泰斗!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操劳半个世纪,鞠躬尽瘁!!先生,您累了,您为我们奉献的已经太多太多了!您该歇歇了!愿先生安息!  2008级应物 李全利
  本科时曾经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与吴老先生进行短暂的交谈,那时吴老虽年事已高,但思维仍然十分敏捷,双目明亮炯炯有神,专著地聆听学术发言。先生治学严谨,实为一代楷模,大师风范垂显。追思会完毕,回想往景,犹感哀伤,只可惜再也不能见到那清澈坚定的目光,感受到大师的气场。先生千古,后世垂范! 一路走好!   邹旭
  虽然我不认识老先生,但从您的生平履历及学生对您爱戴中,我知道了您,对您十分敬重和仰慕,为吉大失去您这样一位大师而感到惋惜,愿老先生一路走好!   王坤
  我在吉大念博士时候,吴先生年岁已高,却仍然思维敏锐,能很快地抓住问题的关键。他永远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没有一点架子,在今天浮躁的背景里特别不容易。先生走好!   胡鲁巷
  大师陨落,先生故去。先生身上承载着老吉林大学的精神与风骨,在这北国塞外,白山黑水之间,先生淡泊名利,潜心科学,正是因为有了像唐先生和您这样的大师,才使这所学校为人们所尊重!老一代先生们淡泊名利,潜心科学,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风骨铸就了吉林大学的精神。后辈孩子们一定要记住这种精神啊!这是吉林大学的孩子的魂啊!不肖学生给您鞠躬!  吉林大学的孩子
  作为一名在吉林大学工作、生活近 10年的吉大学生,我一直对吴先生十分敬重和仰慕,虽未谋面,但一直将吴先生视为中国老一辈科学家的楷模,是吉林大学永远的精神财富!吴老师,一路走好!  1992级吉大人
  先生一路走好!作为前辈,无论在学术和为人上您都是后人永远的榜样。作为您的学生,悲痛之余我们更要走好今后的路,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学术成就高低,踏实认真做事,无怨无悔奉献!吴老安息,家人节哀。  吉大学生
  敬先生之人品,仰先生之学识,为人师表,堪称楷模,不能见您最后一面,藉此为先生送行,一路走好!  吉大毕业生
  看了吴院士的生平事迹,深深被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为国家献身一生的行为所感动,激励我在美国毕业后,也要回国为国家作出我的贡献。   风静致远
  先生,拿什么纪念您?把吉林大学的物理学科建设国内前五名的水平,应当是吉林大学、吉林大学物理学院以及我们所有人共同的追求。   人文学科
  (2001年9月14日陈佳洱院士来校作学术报告,图为吴式枢先生坐在台下静静地欣赏他的学生。 摄/段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