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华大学 - 《南华大学报》

校党委书记王汉青走访调研部分职能部门强调:

要坚持问题导向 释放发展动力 深化综合改革

作者:隆 重    
2016-04-15     浏览(142)     (0)


调研座谈会现场。(曹正平/图)



  本报讯 4月12日至13日,校党委书记王汉青在副校长丁德馨、龚学余、阳小华,党政办主任苏玲,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彭建军等陪同下来到教务处、研究生院、科技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进行走访调研。王汉青认真听取了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专题汇报,详细询问了各部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设想和建议,并与调研单位的同志们开展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当前要抓好六个建设”
  王汉青调研的第一站是教务处。在调研座谈会上,阳小华介绍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涵建设、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邱长军处长从本科教育教学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下步加强本科教育教学的措施和建议几个方面进行了汇报,教务处副处长廖基定、龙双涟分别作了补充。
  听取完汇报后,王汉青饱含感情地说,我一直以南华为荣,回到南华深感责任重大。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所以调研第一站就选择了教务处,对学校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强调,必须始终高度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他指出,抓好教学质量提升,一要有正确的导向,二要加大投入,三要真抓实干。教务处要将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将立德树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将教育教学的新理念落到实处,把学生学习的积极调动起来,积极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他要求,教务处要扎实抓好六个方面建设。一是要抓好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是教学的基本细胞,是教学的关键。高质量的课程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务处要加大建设力度,通过两三年的努力,建立一个让学生欢迎、社会满意、学校放心的课程库。二是要抓好校级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要评选出一批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名师和学生心中最热爱的老师。评选不搞平衡、不定指标、宁缺勿滥,要加大奖励力度。三是要抓好专业建设。要确保有与南华大学地位相适应的一定数量的专业进入省属高校前5名。四是要抓好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要建成1-2个受益面广、辐射性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五是要抓好学校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要用常态化的数据评估各学院工作,评估结果要有一定的约束力。六是要抓好国家级教学成果培育建设,根据学校特色和有成效的做法,凝练成果。
  
   “坚持问题导向 找准推动发展的着力点”


  王汉青调研的第二站是研究生院。座谈会上,丁德馨要求研究生院按照校党委的要求更新理念,强化管理,改革创新,努力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刘永从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现状思考、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以及今后的工作设想等方面作了汇报。
  王汉青对汇报内容进行了详细记录,并就有关研究生培养、学位点建设、导师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询问与交流。他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问题找到着力点,能解决的问题要立即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创造条件解决。
  在听取汇报后,王汉青充分肯定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为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王汉青给研究生院提出了两条要求,一是学校研究生教育要紧扣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着力解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要融入到国家创新创业大环境中去。二是学校研究生教育要出成果、出精品、出影响。他指出,当前研究生院要着力完成好两项任务,一是学校研究生教育要力争新的博士点突破,特别是优势、传统学科要积极培育。二要努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政府之间人才交流、共享和合作,加大校外导师的聘任力度,建设专兼结合的导师队伍,进一步完善双导师制度。

   “推动学校科学发展要靠改革、靠人才、靠特色”
  
在科研工作调研座谈会上,龚学余近年来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学校科研工作面临的瓶颈和短板。学校科技处处长于涛、人文社科处处长陈海利、军工处处长赵立宏,分别就近年来各自管辖领域的科研工作做了专题汇报。
  王汉青认真听取了学校科研情况汇报,并详细询问了学校科研项目申报、科研平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科研服务社会能力、科研团队建设以及引进科研人才和制定科研奖励制度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王汉青对学校近年来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学校的科研状况与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字号的科研成果和奖项、国字号的科研平台、国字号的科研人才、人文社科研究仍然是学校的短板,是学校的薄弱环节。
  王汉青强调,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要靠改革、靠人才、靠特色。只有依靠深化改革,依靠人才队伍的建设,依靠学校的学科特色,才能把把科学研究做实,把人才培养做实,把服务社会做实。王汉青强调,要推动学校科研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一是学校科研管理机构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学校科研奖励政策和管理政策进行修订与调整,争取在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和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上有所突破。二是要重视补短板问题,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大与企业的联系,研究企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在横向课题研究成果上有所突破。学校各个专业要努力与3至5个以上大、中型企业有稳定的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要加大力度引进人才,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不惜代价引进高端人才和优秀人才。四是要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学校教职员工做科研,各二级单位、二级学院要实施目标管理。五是要实施“引智工程”,聘用高端学术带头人,带动学校的学科发展。六是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各种学术报告、学术会议,高水平的讲座、论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七是要在人文社科领域凝练方向、突出特色、形成优势、打造品牌,培育南华大学人文社科的学科带头人,培育有影响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八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核行业与军工行业的合作领域,争取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九是要高度重视ESI的调研与分析,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高水平学科。

    “人事改革是推动学校综合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
  
在人事工作调研会上,阳小华分析了当前学校在高层次人才储备上与兄弟高校相比存在的差距,要求认真查找原因,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在招聘范围上可以尝试到海外招聘高层次人才,还要尝试引进具有高技能的人才,引进高水平学术团队。人力资源处处长谢水波汇报了学校人事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王汉青指出,人才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教学也好,科研也好,管理也好,人事的管理、人才的引进、人才的培养都是根本所在。相对长株潭地区,衡阳在地域上没有优势,学校的学科和专业水平提升面临严峻挑战,目前学校高端人才匮乏,高水平成果不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不足,这就像在高速路上怠速开车。人才已经成为了制约南华大学发展的瓶颈,成为了制约学科专业上水平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我加压,切实推进学校新一轮综合改革。
  王汉青强调,人事改革是推动学校综合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人事改革应该先行,要通过新一轮的改革,最大程度释放发展的活力与动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要切实抓好五项工作。一要成立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作为党委书记,我将始终关注、大力支持人才工作。在人才引进与培养上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谁赢得人才谁就赢得未来,不重视人才就是坐以待毙”。要把人才培养与引进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非常规的措施而不能惯性思维,不惜一切代价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人力资源处要尽快拿出方案提交学校党委讨论。二要对人事工作的一系列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要根据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关键要实施高层次人才工程,要加强学术带头人的团队建设,改变一些高层次人才个人单打独斗的局面。加快建立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方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三个层次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三要理顺薪酬体系。施行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分类取酬,努力改善民生,进一步增加教职工待遇和福利,提高教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人事管理的最高目标就是要激发每一个人的活力,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要通过职员制、专业技术职务内聘制度等方式,让每一个人都有上升通道、都有发展空间。四要推进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校院两级管理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进一步明确二级院(部)的责权利,实行有量化指标的目标管理考核,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来加强目标管理、目标考核。五要实施“引智工程”。要加大力度聘请国内各学科专业高水平的兼职教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带动我校各个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同时,加强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引进校外研究生导师和兼职教师,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大服务社会的力度。(综合报道)又 讯 4月14日上午,校党委书记王汉青在西苑办公楼视频会议室主持召开博士、教授座谈会。副校长阳小华、各教学学院博士、教授代表40余人以及党政办、组织部、宣传部、人力资源处、教务处、科技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与会博士、教授代表围绕学校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畅所欲言,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特别是针对学科团队建设、信息数据库建设、公共科研平台建设、教学基层组织和科研机构的建设、人才引进、教师培养进修等方面工作,代表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