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安交大报》

加强大学精神塑造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学校集中推出一批文化艺术精品力作

2016-04-13     浏览(64)     (0)








  本报讯 加强大学精神塑造、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是一所大学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校庆期间,学校积极整合人力物力资源,深入挖掘校园精神文化内涵,集中推出一批文化艺术精品力作。
  4月5日,由学校集中力量组织编写的10套17本校史与大学文化纪念出版物正式发行,为双甲子华诞、也为社会公众献上了一份文化厚礼。当天首发的出版物分为两类,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类反映交通大学建校 120 年整体办学实力,包括 《兴学强国120年》 系列四册、《英俊济跄:西安交大杰出学子影存》、《星耀苍穹两甲子—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 周年名师画册》、《百年交大书画藏品选》;第二类以交通大学西迁及迁校后的发展为主题,包括 《交通大学西迁:使命、抉择与挑战》、《交通大学西迁亲历者口述史》 系列两册、《从黄浦江边到兴庆湖畔》、《交通大学西迁纪念册》、《耄耋回望青春》 三册和《守望幸福》。其中,《交通大学西迁:使命、抉择与挑战》 是迄今为止对交通大学西迁历史记述最完整、脉络最清晰的著作。
  于校庆前夕出版的 《星耀苍穹两甲子——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周年名师画册》,展示了交通大学建校以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贡献突出的知名学人、专家大师的事迹风范。内容由“掌校诸贤”“肇基巨擘”“西迁群英”“院士名家”“继起英才”五部分构成,涵盖各个时期人物及群体约200余个(组)。
  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利用微电影、微视频、原创音乐等崭新载体展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相继推出了 《追梦》 《前沿》 《我们》 《力行》 《如何》 等数十部等反映师生校园生活的优秀微电影、微视频作品。4月6日,西安交通大学2016微电影杂志 《思源华章》 正式发布,微电影系列剧 《知心》 首发。该杂志包括“知心”“科教之光”“校园之光”“艺术之光”四大篇章,汇聚了23部由交大师生拍摄制作的精品微电影、微视频作品。全媒体发布平台包括优酷、百度贴吧、交大新闻网等网站以及西安交大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平台。
  分别于4月7日、8日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连续首播和陕西卫视4集连播,由我校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交通大学西迁纪录片《向西,向远方》,全面讲述了交通大学成长壮大、内迁西安、扎根西部、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该片拍摄历时一年,采访了大量西安交大的西迁老同志、师生和校友。使广大观众再次感悟“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再次感知交大西迁前辈的奉献与开拓情怀,收到很好的社会反响。
  校庆前夕,《西安交大报》 编辑部经过精心策划、编辑,隆重推出 《西安交大报》 系列纪念特刊。该系列纪念特刊为两辑,分别为 《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特刊》 和《交通大学西迁60周年纪念特刊》。其中《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特刊》 由20个版面构成,完整勾勒出学校120年的辉煌办学历史,凸显了学校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的辉煌成就,展现了历代交大人的精神风貌;《交通大学西迁60周年纪念特刊》 为8个版面,再现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交大人艰苦创业、奉献报国,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特殊贡献这段光荣史,大力讴歌了交大“西迁精神”所反映的高贵品质和时代风貌。特刊力图在学校建校120周年这个历史与现实的纵横交汇处,传递深刻而广泛的正能量信息,辅之于表现形式上的新颖美观大气。一经出版,便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赞赏。
  由团委联合学生舞蹈团推出的原创类行为艺术网络相册“跳舞吧,交大!”,也在校庆期间强势回归。2012年以来已先后推出“为舞团之光”“为交大之光”“为长安之光”和“为中华之光四个系列,同系列微视频 《如何》,一经网络发布便获得8.2万次的点击量,CCTV1、CCTV5频道也深度报道了我校学子如何用原创微电影讲述校园的故事。成功以校园与社会接轨,图片与视频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的方式打造了新的网络文化产品。今年的第五季——“为世界之光”更是携手世界各地的校友和留学生为母校庆生!126名交大人在五大洲31个国家79个城市126处地标进行拍摄,精选的60张精美图片,代表全体交大人献礼母校双甲子校庆的深厚情意。
  继百年交大书画展成功举办后,4月6日下午,钟明善书画艺术展开幕仪式暨“我和钟明善的故事”国际征文发布会在学校博物馆举行。本次艺术展共展出了钟明善教授的40余件书画作品及所著的 《中国书法史》 《三秦书法胜迹》 的部分手稿。这些作品通过浅唱低吟的心灵描述,呈现出无穷的文化魅力和浓浓的书卷气息。钟明善教授与夫人周桂娥女士从2006年建校110周年暨迁校50周年至2014年,已累计向学校捐赠文物艺术品近3000件,价值逾4200万元。今年校庆再次无偿捐赠历史文物27件,秦腔文物艺术品 54 件,价值 47.21 万元。(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