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追随的目光是一种温柔,也有人说,对视的目光是一种尊重,还有人说,凝视的目光是一份深情,那么当你的目光变成一种罪恶时呢?
这部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24小时不间断的隐秘镜头中的男人,楚门。他的出生、游戏、恋爱、工作,都被节目组安排并被世界各地的人收看,他知道一切后拼命逃出了那个巨型的拍摄基地。
当楚门的喜怒哀乐被世界肆意消费的同时,身边接二连三的怪异现象也让楚门怀疑起了这个世界。他感到自己的每一步都被刻意安排,自己的每个表情都被现场直播,像是自己身无寸缕又置身于毫无遮挡物的茫茫荒原,被无数双黑暗中的眼睛窥探。
于是他逃了,影片中最为震撼的一幕便在这里,节目组为了阻止楚门的出逃,将平静的海面开启了风浪模式,极度畏水的楚门却拼命挣扎,豆大的雨滴疯狂地砸在楚门不屈的脸上,连天风浪几乎把小船掀翻。自由!自由!最后他终于看到了湛蓝湛蓝的天。电视前的观众拼命鼓掌、欢呼。然而就在这一刻,船猛地撞上了那片湛蓝的“天”——— 那竟然是一面墙!节目策划人的声音响起了“楚门,你真的要走吗?外面的世界一样虚假。”
最终楚门还是走出去了,伴随着观众满足的目光。但楚门啊,你真的走得了吗?你是楚门,是全世界都认识的楚门。你走出了海岛,却走不出众人的目光。试想,当你在路边遇到你从小看到大的偶像,你会狂热地冲上去还是会默不作声。我想,后者是少的。你是悲哀的,你是媒介时代可怜的消费品,你是为了满足人们可怕的窥探欲而生的,你是所有人的楚门,却唯独不是自己的楚门。
人类的窥探欲是可怕的,八卦几乎是人们的第四大本能,我们对八卦有着灵敏的嗅觉,但凡有什么风吹草动,立马像一个小雷达一般四处窥探。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那些咀嚼祥林嫂悲痛的大妈大婶们,她们为了听故事而来,听过故事后留下两滴同情的眼泪,砸吧着嘴心满意足地走了。鲁迅笔下从来不乏麻木的看客,而现实生活中看客们的丑恶嘴脸更是比比皆是。在消息并不通达的古代便有 “坏事传千里”发生,在这个网络化的媒介时代,隐私更是无处遁形。你今天蹲在地铁门口,明天便可以被千里之外的人骂个狗血淋头。更何况我们还只是一介普通人,那些生长在镁光灯下的公众人物呢?一道道目光就像一把把尖刀,把人一点一点肢解,然后再把身上每一寸皮肤,每一个隐秘的角落都拉到阳光下接受众人的检阅。
这样窥探的目光不仅让人无处遁形,更让每一种神秘都变得苍白。不同于人口众多的华北平原,拉萨稀少的人口,险峻的地貌,独特的信仰,瑰丽的景色都为那里平添了几分神秘。随着火车的一声鸣笛,拉萨结束了那个安静而神秘的时代。越来越多人去窥探它的美丽,越来越多人去打扰它的安静,当圣湖一次又一次出现在杂志的封面,当冬不拉一次又一次奏响在华丽的舞台,当拉萨几日游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大旅行团,拉萨就不再是那个拉萨了。像是一个隐居山林的绝世美女,越来越多人闯入她的小山林,撕开她的面纱,剥去她的裙衫,几乎贴着她的脸去细看她每一个毛孔,而她,只能任那些不怀好意的目光在她身上游走。她想像楚门一样出逃,但最终她也会像楚门一样无处可逃。
我们都看着楚门,我们也都是楚门。当目光成为一种罪恶,请留给世界它原应有的安静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