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方敏)
【人物名片】汪丞,湖北省首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我校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处)副主任(副处长)、副教授、博士,2011年11月赴应城市挂职锻炼,任应城一中副校长,获省委组织部、团省委“首批‘博士服务团’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记者:您到应城一中不久后就提出了加强集体备课制度建设的方案,为何首先想到提出这个方案?
汪丞: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研,深入到教室、课堂中,与教师和学生沟通,最明显感受是应城一中教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走形式的现象,于是就提出了加强集体备课制度建设方案。通过完善活动组织形式,建立有效的教研活动监测机制,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率和教研活动的成效,确保教研活动不走形式。
记者:您组织制定了《应城一中深度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这一方案的形成过程具体是怎样的?
汪丞:我深知,一年的时间非常短暂,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很多事情,可能性不大。但可以通过现在的工作对学校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011年下半年,由于学校教师在推进课改问题上的意见不一,应城一中课改推进工作处于低潮。为了深度推进课程改革,我利用自己是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重大课题《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策略研究》专家组核心成员的有利条件,利用省干训中心、继续教育中心设在我们二师的平台优势,整合省内专家优质智力资源,邀请省中小学继续教育中心主任袁先潋、武汉市教科院研究员周冬祥、湖北大学教科院院长靖国平教授、叶显发教授等省内知名教育专家,以应城一中为样本,开展深度推进课改的研究。制定了《应城一中深度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利用召开座谈会、在QQ中举办论坛,召开工作会议、开展校本培训、下发文件资料等途径,充分听取全校教师的建议,并利用这些机会进行宣传,使方案深入人心。力保该方案至少在未来5-8年内不过时。
记者:在促进该校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您做了哪些努力?
汪丞:教师队伍素质是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挂职期间,我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为应城一中的教师搭建成长和竞技的舞台。一是创设了应城一中大讲堂。邀请多位省内知名教育专家给全校教师做专场报告,大规模地培训全校干部和教师,帮助教师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二是培训科研骨干。挂职期间,我健全了课改办这一科研组织,明确教科处的职能,组建完整的工作队伍,并开展青年教师论坛培养科研骨干。同时,通过校内科研成果评选,我对有关成果制度进行修改,积极向省内外期刊推荐发表,编写课改导航专刊,将一年来全校教师优秀的教科研成果结集成册,并在省级杂志公开发表,出版了有关著作。该项活动也受到了教师的欢迎。
记者:因为您的挂职,我校是否与应城一中建立了更深层次的联系?
汪丞:在挂职期间,利用湖北省教研室、湖北省中小学继续教育中心和湖北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设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优势,推动高校的教研培训资源服务应城教育的发展。同时直接推动了我校与应城一中、二中、三中签订优质生源基地和实习基地协议,加强高校与地方教育的合作,为促进高校与地方教育协调创新奠定了基础。
记者:一年的挂职经历,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汪丞:通过一年的挂职锻炼,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与紧迫感,增强了自己的大局意识、改革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对加快我国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我们博士施展才干、报效党和人民的大好时机。我将珍惜人生中这难得的机遇,充分运用在挂职锻炼学到的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加强学习,注重实践,努力工作,勇于创新,在教育科研中建功立业,发出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