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学院 - 《昆明学院》
八布乡(“四群”教育“挂县包乡”联系点)学龄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坚持每年为该乡考取大学的学子每人发放2000元奖学金,为麻栗坡县当年高考文理科状元各奖励3000元。目前,该协会已为201名学生发放奖学金41.6万元;与江苏中南集团加强沟通,请中南集团捐资160万元建成麻栗坡县八布乡江东小学教学综合楼已投入使用;牵头促成昆明学院与麻栗坡县建立起校县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昆明学院的人才、科技优势,支持麻栗坡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和干部培训工作,并捐赠价值20余万元的1000张学生用床,改善麻栗坡民族中学、大坪中学的学生住宿条件;与省扶贫基金会联系,捐资10万元建成响水小学多媒体教室,架起山里孩子与世界沟通联系的桥梁。
(二)支持产业发展,拓展致富通道。首先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原则探讨产业发展问题,对收集到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判断和论证。如:在茨竹坝残疾人挂钩户吴光兵家走访时,看到其腿有残疾,家庭比较贫困,发展无资金,及时向昆明的企业为他争取到2万元资金用于发展种养殖业;多次带领有关部门的同志到省、州有关部门汇报麻栗坡产业发展方面存在困难和问题,争取到产业发展小额信贷资金在原有基础上增加3000万元,香蕉、大木漆等产业发展项目资金190万元;协调省流通行业协会持续支持八布乡发展咖啡产业,为江东村委会新种植咖啡的农户每亩补助200元,到目前为止共资助21.5万元。
(三)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根基。2010年到任麻栗坡时,正值麻栗坡县近100年来从未遇到的持续干旱。那段时间,一边了解县情、一边了解旱情,充分发挥人脉优势,迅速到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反映麻栗坡县人畜饮水和生产发展用水严重不足的情况和严峻安全形势,争取到抗旱救灾和“五小”水利建设追加资金1500万元;与江苏中南集团、长安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省内外企业联系,协调企业捐资110万元在董干马崩、铁厂乡等水利设施严重不足的地区补助兴建460口小水窖,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难题;个人捐资5000元用于爱心水窖建设;向省水利厅争取到90万元"五小"水利资金,用于在调研中碰到的急需解决的六河乡银厂村、八布乡江东村、猛硐乡龙头村等10个村委会农田灌溉沟渠建设。同时,还把解决群众出行难作为重要任务,先后从省有关部门、上海闸北区及企业争取协调到285万元资金解决了麻栗镇老地房、下金厂乡大坝、铁厂乡南家湾等村委会6条乡村道路建设,有效降低了当地群众出行和运输成本,改善了发展条件。
总之,4年时间让我走下大学讲坛,把我对边疆人民的深厚感情用新农村建设这种生动而具体的形式书写在麻栗坡这片充满深情的大地上,让我有更多机会融入基层干部群众中,与他们交朋友、共奋斗,学习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并深切地体会到:基层是没有围墙的大学,群众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