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报》

刘海静:琵琶弦上说相思

作者:本报记者 王黎    
2016-03-22     浏览(235)     (0)




  她出生在渤海湾畔的唐山,爸妈给她起名叫海静,渤海的海,静女其姝的静。
  小学一年级,学校开了课外选修,她自作主张选择琵琶,理由仅仅是:喜欢这位很温柔的老师。
  爸妈支持海静的选择。只是,小小的海静自己也没想到,从琵琶的四根弦上发出的乐声,会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份魅力,吸引她认识琵琶,到喜欢弹琵琶,再到爱上弹琵琶。
  10多个娃娃一起开始学琴,到了三年级,有几个同学不学了,到了六年级,又少了几个。到了考大学的时候,海静最初的同学只剩了两位还在弹琴。有时候,小海静也觉得委屈,看着别的孩子请老师去家里教学,自己却要独自背着沉重的琵琶去老师家里上课。不过,也许恰恰是父母的“放手”,再加上自己的辛勤付出,才在小海静的心里坚定了“我要学”而不是家长“要我学”的信念。
  有了父母无条件的鼓励和支持,一位位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直到今天,海静琵琶演奏之路,已经走了整整12年。
  2014年,18岁的刘海静带着心爱的琵琶,走入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她开始师从何丽丽副教授,继续钻研琵琶演奏。到现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她已经在国内知名琵琶大赛上获得了四项奖励:第二届“敦煌杯”全国琵琶比赛职业B组三等奖、第二届“辽源杯”琵琶演奏大赛综合音乐院校青年C组优秀演奏奖、齐鲁器乐大赛暨世界华人青少年才艺大赛青年琵琶组二等奖、中国音乐“小金钟”奖———沈肇州杯首届全国琵琶比赛(高校组)半决赛入围奖。
  同学说海静拿奖拿到手软。就连不轻易夸奖学生的何老师,都这样评价她:“海静基本功很扎实,很勤奋,像她这样优秀的学生,是不可多得的。”
  你如果问海静,你是音乐天才吗?她会忽闪着大眼睛,很羞涩地笑笑,摇头否认。
  她周围的老师和同学知道,刘海静有多爱泡在琴房里。
  没课的时间,她早早就去琴房,把要练的乐谱一字排开。先从枯燥的指法练习开始,最少练上半个小时,手指活动开了,运用自如了,才开始弹曲子。“我觉得自己挺笨的,弹不好曲子的时候,除了请教老师和听名家演奏,也找不到其他办法,只能自己花费时间一遍遍地练习。”
  她在小小的琴房里,用音乐打开了一个庞大而丰富的世界。她沉醉在里面,一练就是一个上午、一个下午,如果不是日影西移,她不会感觉到时间流逝地那么快,如果不是饿和渴,她都不觉得疲倦。
  只要开始演奏,海静会自动“变身”,从一个柔柔弱弱的小姑娘,切换为一个眼神犀利、充满力量的演奏者。琴弦在她的手指下,会发出风雷之声,会有泉流叶动。乐曲里有金蛇狂舞,也有月影温柔。听她弹琵琶,你会诧异这个苗条的小姑娘,身体里居然隐藏着那么大的能量,传递给听众如此大的震撼力。
  “光在琴房练习,肯定不够,平时不找机会表演,那么你在别人面前演奏,会紧张,发挥不出来你平时练习的水平。”像几乎所有的音乐人一样,海静也非常渴望走上舞台。
  一个大学新生,去哪里表演?海静有她的小诀窍:串场。
  音乐学院的师哥师姐,经常会开专场音乐会,一整场的演奏很累,中间需要休息、调整状态。这时候,就会需要人来串场,弹奏一两首曲子,也让观众放松一下。“我就常常问老师和学长,需要我串场吗?”串场是义务演出,没有报酬,需要自备演出服装,还要演出者全程配合主演的时间安排,并不是人人喜欢的“香饽饽”。面对一位美丽小姑娘发出真诚请求,大家基本上不会拒绝。
  刘海静珍惜每一次串场的机会,“我挺喜欢舞台的,喜欢在舞台上演奏的感觉。”这个舞台,虽然只给她短短的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但在短暂时光里,舞台是属于她的,属于她和她手中的琵琶。琴声悠扬,在台上演奏的她,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海静用敬业的串场演出,赢得了师长的肯定。有的老师专门打电话给何老师夸奖她:“你的学生,那个叫刘海静的小姑娘,演出那么认真,真是挺不错的。”
  只要有合适的比赛,不影响学业,海静就尽量参赛。千里迢迢地到了目的地,有时候需要转好多次车,当然很疲惫。海静调整好状态,弹奏完自己的比赛曲目,并没有跑到一边玩。她会去其他赛场旁听,听中央音乐学院等音乐专业高校的大学生演奏,“很开阔眼界,能学到很多!”何丽丽老师也带着她参赛过,“参赛是一种学习,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海静的比赛成绩很好了,可是她自己还不满足”。没错,了解学生莫过于老师。参加比赛,不光是为了学习锻炼,海静还有自己的小小“野心”:“我现在拿的奖项层次还不够高,好想拿一等奖。”
  和其他小姑娘不一样,海静的偶像不是“小鲜肉”,是一些白发苍苍的琵琶演奏名家。在一次参赛过程中,她在电梯里巧遇过琵琶演奏家汤良兴,“我兴奋地和汤老师交谈了很久,觉得自己收获很多”。
  最近看见海静,她说自己的琵琶上的品快要磨坏了, “不能快递出去修。我得自己抱着,拿到专业的琴厂修理,其他的小琴厂修理我不放心,品对音色的作用很关键……”在海静的眼里,自己的琵琶是充满灵性的,它比自己年长,守护着、陪伴着自己长大,是 “自己特铁的朋友”。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多少人迷失了方向。用美好的青春时光,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尽自己努力做到最好,爱上琵琶的海静,是幸福的。
(本报记者 王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