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母校,我回来了

作者:何志勇    
2015-10-25     浏览(66)     (0)

文章描述了农大校园校友返校日的欢快场景,数代农大人相聚庆祝,毕业生们欢聚一堂,回忆过去,留下美好回忆。

















  “跟上我!可别走丢了。”
  “我们一起去走走曾经走过的台阶吧!”
  “咱们一起跟老师合个影吧!”
  10 月17 日,校友返校日的农大校园,华发长者、青丝少年,数代农大人相聚于斯,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来,我们扫一扫校友联系人的微信吧!”设立在主楼广场前的校友报到处,一大早就迎来了一拨拨校友。报到之后,大家兴奋地把校庆标志贴纸贴在身上,纷纷拿起手机在全球校友联系人微信图中扫描二维码,“以后走到全世界都能找到咱农大人了!”
  毕业30 年,今天再相聚! 82 级土化专业的同学们专门借来了学士服,在主楼前、在老校门前留下了一张张合影。“毕业时我们没有穿学士服,今天重温毕业时刻!”老同学们把学士帽抛向空中,齐声大喊:“农大,我们毕业了!”
  校庆签名墙前,校友们纷纷签名留念,不一会儿偌大的一面墙就签满了姓名。“高淑芝”,推着轮椅,从山西赶回母校的老夫妇,郑重地签名后还特地加了上了“遗传63 届”。
  “老师,您好!还认识我吗?”签了名,2001 级的王立全同学回头看到了当年大学生记者团的指导老师潘彩清,“我是合唱团的,您那时给我们拍过照片……”
  “校友们是今天的主角,把中心位置留给他们!”党委书记姜沛民和校长柯炳生一边说着,一边在签名墙的边缘并排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校友们簇拥上来,围着他们热情寒喧。
  “多为校友们拍摄一些照片,多留下一些校园的美好回忆!”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东军叮嘱在场的校庆志愿者和大学生记者们。
  “柯校长,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合个影吧!”畜牧专业 77 级的张若寒签名时看到了自 己在德国留学时的老同学——— 柯炳生校长。“我一直关注母校 的发展,看到学校取得的成就, 心里由衷地高兴。”在中国农大 度过了大学、研究生时代,也曾 在学校任教,后在国外生活多 年的张若寒,如今已经回到北 京工作。他与夫人、也是自己当 年的同班同学黄曼莉携手重返 母校:“以后我们就可以常回家 看看了!”
  毕业才一年,2014 届园艺 专业毕业生刘家麟专程从辽宁 赶回母校,拉着还在学校读研 的同班同学宁娅妮一起签了个 名。然后两人互相为对方拍了 个照:“耶!”灿烂的笑容洋溢在 青春的面庞。
  1957 年入学,1962 年毕 业。从罗道庄到现在的马连洼, 53 年后,植保昆虫专业62 届的 毕业生们已经满头白发。他们 写下班集体每个同学的名字, 簇拥着曹增良老师兴奋地合 影,仿佛回到了半个世纪前的 青春岁月。
  “我们这里是三代植保 人!”曹增良老师介绍说:“这是 王树;这是他的女儿王红艳,是 87 级植保专业的学生。”
  “我们不是一起回到母校 的,早上也没有联系,居然在签 名墙前相遇了。”王红艳拉着父 亲和同样也是学农的母亲一起 照了张特殊的合影。
  “老师,谢谢您!”时隔26 年,食品科学系首批85 级同学 们从海外专程赶来,为当年的 副班主任孙志健老师送上一束 美丽的鲜花,用手机留下了又 一个难忘的瞬间。
  “我们都是‘80 后’!”毕业 数十年,1953 年农学系毕业的 杨直民老先生,在校园里迎来 了当年的“小伙伴”们,走过峥 嵘岁月,“革命人永远年轻,母 校永远年轻!”
  “我们班有一大半同学回来 了!”01 级社会学专业的李仕超 穿着毕业10 周年的纪念衫,招 呼着同学签名,大家摆出各种 POSE 合影留念。毕业十年,有 的同学事业有成,有的同学已为 人父母。拍照时,小小的“农二 代”闯入了镜头,“萌萌哒”的小 朋友激起了一片欢呼……留一张影,铭记今天,这是 一个欢乐的时刻;签一个名,憧 憬明天,相信农大未来更美好! (一版、四版图片由潘彩清、刘 铮、欧阳、侯垠竹、沈银哲、胡文 奇、黄晨静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