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 - 《河南大学报》
建言“十三五”规划(三)
编者按: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十三五’时期,我校在推动综合改革时将着重围绕高层次人才培养,实施人才质量提升计划、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本科生培养机制、构建新型本科教育体系、推进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完善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等多项举措,使河南大学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高地。”校党委书记关爱和在11月20日召开的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上强调。
本期“建言‘十三五’规划”栏目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主题,由相关职能部门和部分学院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依据学校总体规划,结合发展实际,谈经验、讲做法、谋发展,为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李庆春(校党委宣传部部长):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现代大学的四项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首要功能和核心任务,其实质是教书育人。当前社会中,大学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急剧变革、激烈竞争的环境之中,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任务,社会和文化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大学被寄予极高的期望。因此,明确大学如何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一方面要树立“全员育人”理念,把学校德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切实抓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这三方面的工作,形成育人工作的合力。另一方面要重视“环境育人”。一是建设好“硬环境”。要重视校园建筑、雕塑、道路、绿化等能够展现校园环境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掘和利用我校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校园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维护好学校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古迹,从而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自去年以来,我校在新、老校区营造宣传、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对广大师生产生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二是建设好“软环境”。校训、校史、校歌、知名校友等都是大学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