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初拿到代凯简历的时候,笔者的目光首先被他熠熠生辉的个人经历一栏吸引过去。国家级创新项目负责人、拥有两项发明专利、优秀的实习经历、吉林大学吉速车队经理……再看到蓝底证件照上的他,西装革履,目光平和,带着少许笑意,显得自信而练达。让记者不禁觉得,这个人必然去过很多地方,经历过很多满堂喝彩的成功,也曾在泥泞不堪的低谷中挣扎,最终变得成熟而世故。
当代凯真正推门进来时,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温和的语气,却都给人一种很学生气的印象。直到坐在椅子上那一刻,他的姿态和眼神无一不体现出一种历经磨练的沉稳,才让记者真正感觉到,这就是简历中熠熠生辉的,我校汽车工程学院2012级优秀毕业生,代凯。
车队:“无论做出什么样的贡献,都感觉不到累”
采访前,记者曾在网上进入过吉速车队的博客。里面写满了常人难以接触到的专业词汇,贴着缓冲装置、油泥模型的照片。满满的拼搏痕迹之外,也有送别毕业学长的感怀之言。理工人难以言说的艰辛和拼搏,透过屏幕上平淡的叙述,缓缓地淌进心里。
作为吉速车队经理和核心队员,车队给代凯留下了无数难以忘怀的记忆。他曾经组织车队比赛,计划详细到何时搭帐篷、做车检、试车、练习;曾经独自和一家进入世界五百强的公司洽谈,并成功取得赞助;曾经和全国八十个高校的优秀学生一起,针锋相对地讨论工科问题;也曾放眼世界高度,夜以继日地阅读国内外文献。也许正是因为在车队的商业洽谈中培养出的能力,代凯在讲述这些时,声音低沉,语速不急不缓,表情总是很认真,轻松地将听众带入情景。
提及车队那些日常训练的日子,代凯的语气满是怀念。因为没有场地,车队只能凌晨四五点钟到驾校练车。于是那个场景很轻易地就浮现在脑海里:冬日寒夜,万籁俱寂,陪伴他们的只有头顶深邃幽蓝又异常璀璨的漫天星辰。在车队奋斗的日子里,除了艰难困苦,他们也遇到过步步紧逼的窘境。一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比赛,在比赛现场,赛车的发动机突然出现故障。如果第二天早晨开始比赛时仍然无法解决问题,这一年付出的所有艰辛和拼搏都会付之东流。已经工作一整天的代凯和其他队员顾不上吃饭,顶着空前的压力熬了一个通宵,终于在清晨六点半的时候排除了故障。但是没有太多喘息的间隙,他们又要继续开始工作,因为接下来还有一整天高强度的比赛等待着他们。
车队很辛苦,但代凯说起这些事时,感怀更胜于疲惫。“一般人可能很难体会到这样的感觉。”他说,“当你真正对一个团队热爱到一定程度,无论做出什么样的贡献,都感觉不到累。”也许正是经历过这些患难,队友之间的情谊和关怀才真正让车队里的每个人都视若珍宝。代凯曾在工作时不小心剪掉了一只手指的指甲,日常生活很不方便。队友们就自发去医院陪着代凯,帮他洗衣服。“虽然受伤很痛苦,但感受到的深切的队友情谊,让你觉得流血已经无关紧要。”有了互相之间这样的温暖和关心,无论怎样的艰难险阻横亘在面前,依凭同样的梦想聚集起来的吉速车队队员,都能相互扶持跨越难关。
代班:“只要我选择了,就会用心做好”
被问起当初为什么想要做代理班主任时,代凯谈到大一入学时他的代理班主任。在短暂的接触中,班代的优秀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通过言传身教建立起的高大身姿,在他心里埋下了想要传递正能量的种子。这颗种子生根发芽,终于在大三那年长成绿荫浓郁的参天大树。
在竞选班代时,因为车队繁忙的工作,代凯被老师质疑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承担班级内的责任。他笃定地对老师说:“只要我选择了,就会用心做好。”这句承诺,也诠释了他整个的班代经历。因为深受老师的信任,所以代凯在成为代理班主任的同时,还承担了联系其余班代的任务,分给自己和车队的时间大幅减少。但他每晚军训结束后,都坚持去寝室看望学生,和他们聊天,关注着新生的心路历程。“报道的时候,我见过我带的班级里几乎所有学生的父母。”代凯说,“他们用很殷切的眼光望着我。”那些目光好像有着切实的重量,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上。
代凯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足迹。身为班代,他不能过多地干预新生,所以他只能努力给新生们传达自己拼搏的精神,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让他们看到自己阳光的一面。而让他欣慰的是,新生们也懂得感恩,在教师节写贺卡,送祝福。承载在纸上几乎满溢出的爱戴和信任,让代凯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真的是一个老师。“在做班代的过程中,你收获了什么?”,“很多同学因为我而变得更好,这就是我的收获。”代凯这样回答道。这样的无私和豁达,让人忍不住期待,会不会有另外一个人,也像当初的他一样,一步一步踩着班代的脚印,懵懵懂懂,却又坚定不移地走出流光溢彩的未来。未来:“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大四一年,代凯没有选择继续擅长的油车项目,转而选择开发在我校还相对空白的电车项目。谈到为什么要选择做电车项目,代凯对现在的能源现状颇有感慨:“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发展的趋势,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之一,能够有效解决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我们学校应该有这样一个车队去参加比赛,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新能源汽车。”言语间,他更有些痛惜之情,“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学校电车方面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了,他们的学生在企业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就可以成为佼佼者,而我们对这方面的知识还知之甚少。”
为了这份来自内心的责任,代凯放弃了本可以安逸度过的大四时光,投身于拉赞助,做计划,制车,比赛的循环之中。即使新项目队员不足,赞助寥寥,困难庞大而繁杂得令人无助,但只因“没有办法,必须做。”这样平平淡淡的一句话,他便理所当然地扛起了所有的重担。在研究电车的过程中,代凯看到了新能源汽车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希望能够对新能源有进一步的了解,于是申请了跟随研究新能源的导师在本校直读博士。“越向前走,就会越多地发现自己的不足。走得越深,就会看到深渊其实更加深不见底,也就会越发想要探索。”代凯说,不知不觉地,他已经走上这条探索的路。
关于未来的就业方向,与许多公司打过交道的代凯有着更深的感受。“很多人梦想着进入合资企业、外资企业这种高薪金的公司。但在这些大公司里,大多数人从事着流水线式的基础工作,在这样的工作形式下,很多人没有机会去发挥自己的创新思想。”作为黎明人才奖学金获得者,代凯曾经得到了和黎明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面谈的机会。在谈话中,董事长说的一句“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给代凯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希望当自己有能力之时,能够设计出让中国人自豪的汽车,为祖国的汽车工业贡献绵薄之力。”代凯如是说。
如初见时所想的一样,代凯的阅历丰富,经历过很多满堂喝彩的成功,也曾在泥泞不堪的低谷中挣扎。他变得成熟,也知世故,却仍有一颗赤子之心。前路漫漫,道阻且长,代凯已经携着梦想和责任上路,相信终有一天,他会带着他的硕果,乘风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