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报》
浅谈奖学金“有奖无金”
作者:见习记者 王磊
近日,苏州大学的一项新政将奖学金政策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苏大的不少奖学金改为仅颁发奖状,不再进行物质上的奖励或者只象征性地发一元钱。这项奖学金制度的改革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人们对奖学金是否应该“有奖无金”的讨论。
有人认为,奖学金改革是思想的转变,奖学金鼓励学习的初衷是好的,但学生将奖学金作为学习的目的未免急功近利。学习本来就是学生的天职,读书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将学习任务完成得非常优秀本身就是对自我的一种激励。而且,作为一种荣誉,奖学金本来就是对一个人优秀能力的认可,相比之下,奖金并没有那么重要。一个真正优秀的教育系统,不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和学生谈交换条件。我们将学习和金钱画上等号,学习便会变成一件功利的行为。
而且,一所大学的职责是培育人才,而书本知识不是评定人才的惟一标准。一个优秀学子,不仅要在学习上出类拔萃,还要有丰富的阅历,过人的工作能力,一定的领导力以及诸多其他的优秀品质。而在当下,大多数高校都以学习成绩作为奖学金评定的标准,这样急功近利的学习环境,是不利于培养一个具有完善人格的人才的。
但是也有人认为,既然是奖学金,就应该落实到每一个字上,不仅要有“奖学”的精神奖励作用,更要有“金”的物质奖励作用。奖学金制度设立的初衷,便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为无法承担学费的贫困学子带来希望。不得不承认,许多同学努力学习,无非是为了在将来能够减轻家庭的负担、改善生活状况抑或是实现自己的某个愿望,而奖学金的存在,就是为了鼓励这些同学去通过学习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奖学金制度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轻学生负担,如果取消了金,一纸奖状对于学子们来说就只是精神上的鼓励而已,而那些希望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来解决学费,补贴日常花销的学子们就不得不将精力转移到兼职之类的活动中去了,这样一来,反而会对他们的学习造成影响,这种结果,也是有悖于奖学金制度的初衷的。
虽然学生不应该以拿奖学金作为学习的惟一目的,但我们不能否定奖学金对学习的正面鼓励作用。苏大的奖学金新政,有其可取之处,但也有其弊端,而奖学金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