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文明创建百花盛开 示范建设硕果累累

学院顺利通过省文明单位复查

作者:文/周怡敏 图/黄健仁    
2015-10-10     浏览(65)     (0)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地和重要窗口,肩负着示范、辐射和引领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近年来,我院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肩负起自己的使命、责任与担当,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精神文明建设已根植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
  近日,广东省文明单位复查组莅临学院进行省级文明单位复查工作。考核组实地查看了校园环境、查阅了创建动态管理系统和档案资料,对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考评,肯定了学院扎实有效的工作、优良的育人环境和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江门市文明局副局长郑文中对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示了充分肯定,认为学院认真开展复查迎检工作,材料准备充分,希望学院继续紧抓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并认真提炼体现学院特色的品牌项目。在各单位的团结合作下,学院顺利完成省文明单位复查迎检工作。
  学院党委书记康绍华总结指出:“广东省文明单位复查工作是对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种促进,学院应该借此契机,以复查促工作,坚持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内涵式发展不放松,进一步提升精神文明工作的质量。并对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梳理、提炼、总结,在工作中体现特色,创造品牌,为办好侨乡人民满意的高职院做出新贡献。”
全面推进道德建设
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林愿才表示:“我院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体系要求成为社会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学院文明办培育并推荐教育与教育技术系成为广东省委宣传部和省文明办授予的首批全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
  学院切实施行 《道德讲坛活动方案》,全院有1个学院总坛、8个教学系部分坛,按照“班级化、常态化、规范化”的要求在全院深化,通过“身边的人讲身边的故事、身边的人讲自己的故事、身边的事教身边的人”的形式,营造浓郁的校园道德教育氛围。“大型活动届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系级化、特色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经常化;品牌活动班级化、普及化”,学院坚持在师生中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比赛”、“纪念中国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经典诵读大赛”等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引导全院师生员工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全院目前有注册志愿者近万名,超过全体学生人数的80%,深入江门市企业、社区、学校等单位积极开展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弘扬良好师德师风
林愿才介绍:“学院坚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始终把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采取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机关干部集体学习、听取辅导报告、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系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等内容。”
在机关作风建设方面,学院制定了《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将2015年定为学院机关作风建设年,深入开展“优化服务,提高效能,严于律己,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主题活动。学院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组织教职工到对口扶贫点进行帮扶。“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评比活动已经成为学院每年必不可少的“人气竞赛”。林愿才表示:“通过优秀教师典型的师范作用,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学习优秀教师们热爱教育、献身教育、锐意进取、爱岗敬业的精神,推动我院师德师风的建设。”
大力服务侨乡社会
学院一直以来致力为区域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服务,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学院先后成立了江门市模具设计于制造、电声产品、绿色精细化工工程研发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6个,协同创新中心3个。近年来,学院在企业设教师工作站、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为政府、行业和企业提供各种咨询和技术服务300余项,获国家级、省级科研立项30余项。
  学院结合本地经济发展主要特色以及各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主动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目前,89个专业以及专业方向已基本覆盖江门地区主要产业。今年6月,学院以第一名佳绩获得江门市培养产业人才专项补助资金150万元。自2013年起,学院新生录取实行3A批次招生,2014、2015 年新生报到率均超过90%,位地方性高职院校报到率前列。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稳居99%以上,近六成毕业生留在珠三角地区就业。
  学院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主动对接创业创新要求,承担江门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培训2000余人。学院引入国际劳工组织(ILO)中国大学生创业培训SYB项目,并被评为江门市创业培训优秀单位。学生的创新成绩硕果累累,累积获国家级奖项314人次、集体奖4次,省级奖项816人次,集体奖16次。2014年,在“挑战杯 · 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国家级金银铜奖各一个,以省级6金9银18铜的优异成绩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名。
  (文/周怡敏 图/黄健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