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报》

重基础 强实践 加强“双基”人才培养

我校开展“2015年度大气科学类校外(野外)科学考察项目”

2015-11-15     浏览(65)     (0)

  本报讯 今年 7月-9月,我校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实验教学中心开展了“2015年度大气科学类校外 (野外)实习实践科学考察项目”,6个学院的10个团队满载而归。
  本次活动考察项目分别在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开展。共54名学生和12位老师参加,每个项目团队由1~2名带队专业教师和5~8名优秀本科生组成,考察时长为3~5天。该项目是在我校大气科学类“双基”人才培养(具备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的人才)思路指导下的一次新尝试,也是推进我校大气科学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考察过程中,大家利用现代气象和环境观测仪器,对湖泊、湿地、海洋、高山和海岛等进行野外科学考察,在野外气象环境中进行外场观测、数据采集,并对所获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及理论研究。师生们调研走访校外实习基地,充分了解了气象业务部门和相关台站的工作规程和职责,交流研讨气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式。
  实践中,还有团队自己研发仪器进行观测。如“湖陆风日变化特征的外场实习考察”项目实践小分队,以自制的GPS-BL探空系统对太湖地区边界层垂直结构特征进行了每天5次的垂直观测,该系统包括GPS定位模块、温、压、湿传感器、通讯模块、天线、数据接收端软件、气球等。
  通过野外考察项目实施以及与气象局台站工作人员交流,带队老师表示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授课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加强学生基本知识构建和基本技能培养。同学们通过参加野外观测,不仅对常规气象观测内容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还提高了气象数据分析能力,强化了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并初步掌握了野外科学考察的技能。
  活动共收到带队教师总结报告9份,技术报告1份,气象类人才培养研究报告1份,学生实习实践报告54份,学生研究论文3篇,校内外新闻报道 11篇,实践图片 83幅,记录活动视频7段。共评选出优秀项目4项、良好项目2项、合格项目3项。(项磊)